九重文学 > 综合其他 > 齐襄 > 第八十五章 巧渡棘津
    王十三年秋九月乙卯,王师出征的三天前,齐军自临淄出发。
    齐侯禄甫亲自率中军出征,高傒、国仲分别统领左右二军,合计出动战车六百乘、徒卒三万人。
    整个东土最大的城邑,号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其人比肩继踵而在的齐都临淄为之一空。
    实际参战的人员,当然并不止三万一千八百人。
    在齐国师三军的后方补给线上,还有几乎同等数量的辅兵在源源不断地为大军供给粮草。
    诸儿在中军协助指挥。说是协助指挥,实际上是把控全局,保证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
    大军先通过渑水北上薄姑,通入济水,随即转而向西,溯游而上。
    齐国的几乎所有水上运力都动员了起来。
    数百艘大小船只运载将近八千名徒卒,组成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在济水的宽阔水面上行进。
    船工的号子声震天动地。
    入秋以来,济水渐渐进入了枯水期,水流的流速于是迟缓下来,像这样行进一日,便能逆水七十里而上。
    水岸边的道路上,齐军的六百乘战车排成绵延十几里的一条长龙,蜿蜒前行。在平直的道路上行进的速度也还算快,能够坚持日行五十里走完全程,而不伤害到拉车的马匹。
    战车的后方,是二万多徒卒,行军速度相对缓慢,被前面的部队拉开一截。
    五日之后,第一批齐军国师部队,合计八千徒卒、六百乘战车进入了卫国东南鄙的大邑城濮。
    在国师达到卫国之前,齐军已有郓城、范邑的邑师,合计五十乘战车,四千徒卒的兵力,在百里氏家宰孔父木金的指挥下,前往卫都朝歌,与卫军合兵一处。
    两日前,卫军开始了对郑国宁邑的争夺。作为郑人在河水以北新控制的前线据点,宁邑深受郑国人的重视,特地在战前加固了城防,还增添了驻守的兵力。
    几天交战下来,卫国人吃了不小的亏,在宁邑城下留下了近千具尸体。
    混战中,郑军的反突击杀入卫侯的本阵,卫侯晋被守卫宁邑的郑公子亹射中胸口,幸而没有穿透身上的甲胄。
    卫侯晋吓得手足无措,亏得孔父木金及时率领生力军赶到,将郑军击退,才保住了卫侯的颜面,不至于被郑人掳了去。
    卫国人灰溜溜地撤了回来,在亲王室的畿内诸侯共、凡二公的领地内休整。
    后续部队还没有跟上,诸儿在城濮呆不住,同君父打了声招呼,便带上了选锋旅的精锐,马不停蹄地前往卫都朝歌。
    到王师袭取郑国西南鄙的郏邑的那一天,选锋旅已经集结在朝歌了。
    诸儿随即率军向西南方向的牧野前进。
    卫军囤积粮食军械的牧城也并非此行的目的地。
    牧城东南不远处,就是棘津渡口。河水可不比水流舒缓的济水,若没有良好的渡口,大军是难以轻易飞跃的。
    说起来,棘津与齐国还多少是有点渊源的。殷商末年,齐国的祖先师尚父曾经就在棘津居住。
    诸儿先一路向南,达到河水岸边,然后顺着河水的走向沿河勘察。
    河水在棘津处放宽,下游却又收窄起来,于是上游与下游的水流都相当湍急,而在棘津处却相对舒缓。如此,船只就能相对安全的渡过去。
    在繁忙的码头上,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不计其数的大小船只或是来回穿渡,或是用粗麻绳系在码头上停泊。
    诸儿站在北岸的渡口向南眺望。
    南渡设在胙国与南燕国之间,隔着河水,与这边遥相呼应。
    对岸已经被郑人占据,忙着修筑防御工事。码头附近,石料和木料堆了一地。
    难怪卫国人宁可向西死磕郑人重兵防守的宁邑,也不肯就近在棘津渡河,攻入胙、南燕两个郑国的附庸。
    “孟明,”诸儿朝坐在身旁的百里视搭话,“我欲以精兵在棘津渡河,只恨郑人已经占据渡口,请问计将安出?”
    “恐不易也,”百里视摇了摇头,“郑人已有防备。”
    诸儿皱了皱眉头。
    卫国人自己指挥不动,要是再这么下去,卫军白白在宁邑打消耗,对郑人一点威胁都没有。
    只有打通棘津,让卫军南下攻入胙、南燕境内,才能让郑国人吃些苦头。
    “虽然,计将安出?”
    “君子何不问管仲乎?”
    诸儿看了看百里视,正一副不服气的表情。
    这莫名的好胜心究竟是从何而来...
    “管仲虽有政略,毕竟年岁尚浅,亦无统兵征战之才...今日之事,还得仰仗孟明。”诸儿恭恭敬敬地拱手。
    百里视这才心满意足,双手扶着车轼,像睡醒的猫似的欠伸一下,然后说道:“君子且看——”
    百里视将头上扎着的巾帻解下,握在手中。
    巾帻的尾端被风吹起,稍稍摇曳。
    风向,是朝着南岸去的。
    百里视又转了个身,朝向北方的牧野。
    “卫人方才秋收,田中秸秆皆在野地。可命人多收集此物,在北岸点燃。”
    诸儿大概明白百里视的想法了。
    在北岸焚烧秸秆,大量的烟尘便会顺风向南岸飘去。
    只是,就凭这点,真的能掩护己方的士卒成功渡河吗?
    不如先试试看,让选锋旅的士卒分成两部,一部迎着烟尘列阵,一部背对烟尘,但是只能三三两两交战。
    “孟明之策,且容我试之...”
    “君子,我策之妙,非在此也。若我计奏效,郑人将自行退走矣。”
    哦?
    非在此也...
    自行退走...
    诸儿顺着百里视的话思索下去。
    怎么跟那部知名魔改同人小说的情节似的。就主线剧情写崩之前的那几章。
    这么说来,确实可以一试。
    若是每日不定时焚烧一些秸秆,命人在岸边擂鼓叫喊,看郑人是来迎战,还是不来迎战。
    若是来,结阵待敌,那就只能排队吃烟灰;若是不来,或是来得晚了,这边就立即组织渡河,对岸来不及结阵,一定拦不住精锐之师的猛烈攻势。
    诸儿将自己的想法同百里视交了底。
    百里视却意外地眨了眨眼,道:“此计甚好。”
    诸儿尴尬地笑了笑。
    那就依此行事吧。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