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综合其他 > 穿越齐朝,分家后让你们高攀不起 > 第312章 泉下有知
    知县派人透露了个消息,唐里甲天天在心里琢磨着。
    原来红薯粉条取名安德粉条一事,这几年卖的不错,知县就想让更多百姓受益,到时候把这事写个奏折交上去,说不定能吏部考核评个上等。
    就让人跟唐里甲透露,愿意把粉条写到县志上,但是光写三里村做出粉条,不足以上县志。
    除非安德粉条,真的成为安德县的粉条,家家户户靠着粉条过上好日子,才能入县志。
    唐里甲既要名声,又不愿方子泄露,左右为难,趁着人齐,方子还是贺宣给的,就想着一起商量下。
    大家各说各有道理。
    不给方子,知县也不是弄不到,只不过样子不好看,传出去容易被御史弹劾。
    因为之前泄露过,今年有些人家已经知道怎么做出粉条,但是像三里村这样大规模作坊倒是没有建,作坊的生意影响不大。
    给方子,就能把安德粉条写到县志上,三里村的村民走出去都能被高看一眼,里甲里长们也能得到些实惠。
    但是又怕作坊生意被影响,村民们生计不好,会埋怨做主之人。
    贺宣没发表意见,反正方子已经给出去了,最后总能拿个主意出来。
    “宣小郎,你怎么看?”说话的正是贺族长。
    既然被点名了,贺宣放下茶盏,思索了下。
    “族长,里甲,我看大家都有想法,不如折中,用方子换些其他好处,毕竟粉条已经有人会做,只不过看在村里的面上没有开大作坊而已,但是别的村民都学会后,总会有人把红薯做成粉条卖出去。”
    “怎么个折中法?”性急的问上了。
    “知县想要政绩,村民想要实惠,这方子要是村里愿意无偿教人,在知县大人的引领下,帮助所有百姓解决红薯易烂的问题,知县大人能不给村里一点实惠。”
    当然了,村里肯定也会有不同声音,这就要各位里长们去解决。
    贺宣提示完,大家对视一眼,心里小算盘已经拨响了。
    至于提什么要求,这就要细细商量,今日要过年,还是早些回去跟家人团聚。
    送走众位长者,贺宣在院子里晃了两圈。
    东昌府的冬日比京城要舒服多了,起码出门不用穿裘皮,村里小郎但凡过年有件厚实的新棉衣就够满村子炫耀了。
    贺青给牲畜喂过吃食,刚进院子,今日家里人不算多。
    贺宣给于五郎,小秋他们放假,难得回家,让多陪陪家人。
    贺青他爷爷老了,有个叔叔还不如没有,就留下跟着贺宣过年,罗家旺也是举目无亲。
    还有小竹小兰他们,和国公府的两个侍卫。
    这两人平常没事很少出现在贺宣眼前。
    过年这顿晚饭吃的比较早,天色还亮着,家里已经准备开席了。
    难得过年大家聚在一起,就在正堂围着大桌吃,不用分开来。
    大家端菜的端菜,拿碗筷的拿碗筷,等着小兰把最后一个菜端上来,落座。
    贺宣以茶代酒,举杯。
    “又是一年新春,诸位跟着我走南闯北,都不容易,别的也不多说,吃好喝好,来年更红火。”
    贺宣说完,把茶水喝了,夹了一筷子菜,冬日里致辞也就简单几句,要是长篇大论起来,桌上的饭菜都凉了。
    大家纷纷动手。
    看着大家吃的高兴,贺宣带着笑意,喝了一碗汤。
    今天招待客人,吃的本来就多,肚子还是饱的,加上有意避开荤菜,贺宣就捡着些泡发的菜干吃了。
    饭后,热热闹闹的给大家发红封,说着趣事。
    没多久,余叔余婶带着小女儿过来,贺宣同样发了红封,屋里说的热闹,气氛更好了。
    贺宣等放完炮仗之后才睡了一会儿,早上又被村里的炮仗声吵醒。
    想着家门口没贴春联,应该没多少人来拜年,就想赖会儿床。
    没想到家里已经来了好几波娃娃,被小竹一人抓一把干果打发了。
    都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贺宣这家境在村里是头一份。
    别说没贴春联,挂白灯笼都有人当做没看见上门。
    贺青敲门,说是老宅来人了。
    贺宣赶紧穿上衣裳,洗漱了下,待会儿别被人堵在被窝里。
    村里人就是这样,有些妇人上门根本不知道客气两个字怎么写,进了屋要看见大白天有人睡懒觉,得传遍全村。
    贺宣出去待客,是贺信带着妻儿上门。
    这个三哥,现在存在感越来越弱,要不是冒出来,贺宣都有些忘了。
    大过年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客客气气的让人上茶,给小侄儿包了个红封。
    贺信是来叫贺宣去祠堂的。
    去年贺宣在京城,香是余叔买了送去祠堂,族长帮着点的。
    今年在村里,总要自己去一趟。
    还得去老宅,给贺母见礼。
    这些事情忙完,就已经中午了。
    贺世强,贺豪杰拼命留饭,贺母竟然也出来挽留了两句,态度比起以往,那可是变了个人。
    贺宣以自己想给三爷爷服一月孝为由拒绝了。
    就算这样,三兄弟还是把贺宣送出门,言辞热情的让他以后有空多来老宅叙叙兄弟情。
    贺母的态度转变,主要是贺宣的身份已经不是她能左右的,命理之说被村里人不屑一顾。
    要是命不好,能像贺宣这样去京城当官,村民们都能给自己求一个这样的命不好。
    加上贺母两个亲孙儿也在族学念书,想着让贺宣以后照应下,只能低头给好脸色。
    下午,村里的佃户来给贺宣拜年,认识的,不认识的村民,都过来拜年,贺宣家正堂坐满了人。
    家里这几日人多,红烧油炸它们也常被赶到后院关着。
    花生干果皮掉了一地,调皮的娃娃给了些吃食后,被赶到院子里玩闹。
    几个时辰,人来人往的,贺宣只能借着去茅房的机会躲会儿清净。
    坐到后来,是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昨天都没怎么睡,这会儿开始犯困。
    送走了村人,随意用了几口饭,赶紧上床补觉。
    年初二,女儿女婿回娘家。
    本该是去老宅的贺姑母,随意坐了会儿就转到盘溪村来了。
    姑母来了不算,嫁出去的阿姊们也过来了。
    昨天没在老宅吃午饭,今日三兄弟全到自家吃来了。
    贺宣也不好说什么,反正饭菜不是大钱,自己出得起。
    结果贺姑母仗着辈分高,非要和贺宣坐一张桌,看着几人的吃相,食不下咽。
    饭后,贺姑母还拉着贺宣说东说西,想着贺宣当官又有钱,拉拔下几个表兄弟,表侄儿什么的。
    贺宣敷衍着,给了侄儿们红封,并不答应实际的。
    都不带避人的,给侄儿们的红封就被贺姑母没收了,美其名曰,小孩子家家贪玩,不会收钱。
    贺宣只能让小竹拿些吃食,给几个侄儿甜甜嘴。
    下午搭上两只老母鸡,一块布料,才把贺姑母送走。
    贺姑母有份,几个阿姊,嫂子怎么能不给。
    想着把这帮子人送走了,总没有其他不长眼的还来。
    结果,年初三,梁虎带着一家人上门,这回客客气气的来,还带着礼,虽然是些不值钱的土货,但人家有个拜年的礼节,贺宣也给了相应的回礼。
    吃过午饭就让小竹驾车送他们回去,免得说路远,还要留宿一晚。
    初四,初五,倒是没什么客人,因为下雪了,半夜就开始下,路不好走,村里人都呆家里,窝冬。
    雪停后,家里就开始收拾行李,打算元宵节后启程。
    村里看起来跟以往没什么变化,每个人看到自己都是敬畏的,讨好的,可贺宣却觉得格格不入。
    还有国公府的两个侍卫,找了贺宣一次,说是最好尽快动身。
    贺宣理解他们的职责,不希望三哥发现端倪,自己离开的越远越好。
    既然做了决定,就不再犹豫。
    去县城拜访了周夫子,周老爷子等人,留下吃了顿饭,自己不在的日子里,余婶开的铺子还是要靠他们多照应。
    打点好一切,临走之前,族长来家里询问需不需要帮忙。
    人手充足,这点琐事其实没什么要紧。
    但是族长来了,就代表一番心意,贺宣请族长落座,商量事情。
    自己答应三爷爷会照顾族里,答应了就要去做。
    “我欲捐上一笔银钱给学堂,奖励成绩最为优秀的学子,算是尽了一份心意。”贺宣这个打算已经琢磨了几日。
    银钱就从县城的铺子里出,让余叔记好账,每年给学堂五两银子,用作奖励,具体怎么奖励,就让族长和贺二叔一起商量。
    这样会激发家长们送孩子上学的热情,村民们吃穿不愁,但总有些人觉得去读书就是浪费银钱,等知道读书能挣钱的时候,就会有更多娃娃有出息。
    “这,这主意好啊~”贺族长听完贺宣的想法,激动的不行,“三叔要是泉下有知,该多高兴啊。”
    贺族长说起三爷爷身体还健康的时候,除了喜欢去作坊,就是喜欢到村口坐坐,那里有棵老树遮阴,还能听着娃娃们的读书声,看着娃娃们早上一窝蜂进学堂,下午从学堂回来,心里就乐呵。
    两人说完这事后,贺宣提起自己会出去游学一段时间,族长要是寄信去京城,可能收不到回信,也不用太担心。
    族长不明白游学是什么意思,贺宣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好好解释了一遍,在族长的理解下,简单概括为长见识去了。
    “好好,年轻人就该多长见识,就是有空的时候,给村里回个信,让大家知道你安好。”这是老人简单的祝愿。
    三爷爷离开后,族长接上了贺宣跟村里的链接,如同长辈一样关怀。
    送走族长,贺宣看着村里的土路都干的差不多,决定后天出发。
    就是不知道运河上有没有船只,要是没有的话,就只能走陆路。
    正月十五元宵节,贺宣让大家都回去跟家人吃顿团圆饭。
    吃完这顿饭,再见面就要两三年以后了。
    十六一早,太阳好像个刚剥出来的鸡蛋黄,众人呼吸间还带着雾气,贺宣一行已经出发去乐陵郡了。
    还是打算去府城看看情况,要是有去南方的官船,就直接上去。
    没有具体的目的,贺宣告知大家会去苏杭,先往南边走呗。
    在县城租了辆马车,贺宣小兰,还有于五郎的妻女坐在车里,能挡着些风。
    手里拿着暖炉,出门前加的碳火,这会儿只剩温热。
    枯坐无聊,贺宣不免想起三哥,他这会儿在做什么?
    怕是还在拜年吧,亦或被安国公逼着相看。
    他什么时候才会知道自己不回京?
    会不会骂自己不守信?
    可能过上几月,就被安国公夫妇压着成亲生子了,也可能等自己回去的时候,他翻脸无情...
    想到种种情形,贺宣深呼吸,压抑住鼻酸。
    掀起车窗一角,想转换下心情,看到自己呼吸喷洒出的白雾,心里突然想到这句诗。
    “白头并非雪可替,相识已是上上签。”
    正文完,我说是开放式结局你们能接受吗?
    永安十九年春,泉州。
    “公子,这月的白糖已经卖出去了,还有不少人来求购,要不要再扩大下作坊?”于五郎经过几年锻炼,已经是个合格的掌柜,大多数事务都能打理,这件事却需要公子做决断。
    “不了,维持现在的产量就好,五郎,我们该回去了。”
    贺宣从菜地里出来,查看完宝贝的辣椒苗,用湿帕子擦了擦手。
    “您说,回东昌府。”
    “嗯,回村里住两日,然后去京城。”两年多的时间,贺宣凭借积累的钱财,在南边买了庄子,置了地。
    为何是泉州呢?因为这边是齐朝的海运港口。
    贺宣途径这里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橡胶,这是外来的商人带回来的异国特产。
    虽然带回齐朝,并不知道这东西的用途。
    贺宣花了不少银钱,打听出这东西在哪个国家,请船员出海的时候帮自己带几颗橡胶树的树苗或种子,要是有成品橡胶,也愿意出钱收购。
    发现了这个宝贝后,贺宣就买了个院子,有落脚的想法。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