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综合其他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
    第17章  扬州工人现状
    道路两旁,木栅栏外头。
    扬州百姓们伸长了脖子,看着马车后面那个奇怪的大铁桶,眼里充满了好奇。
    此时大铁桶上的烟筒,正在咕咕地往外飘着烟雾。
    就好像家里灶台的烟囱一样。
    铁桶下面同样有一个简易灶台,有专门的人站在一旁负责往里添加柴火。
    “这铁桶里究竟装的是什么?”
    “杨大人,这是准备现场给这些民夫们做饭吗?”
    “一定是这样的,你们听到没有,铁桶里好像还有咕噜咕噜声传出,杨大人一定是在煮粥。”
    “那大伙儿猜猜是什么粥,杨大人爱民如子,我猜一定是绿豆粥。”
    “这气味闻起来不像是粥,我猜是爱心茶,或是十全大补汤,你们难道没有闻到有类似中药材的味道吗?”
    很快,工人们接下来的动作直接打断了众人的猜测与讨论。
    只见烧得滚烫、融化了的沥青从大铁桶中导流而出,最终流入地面。
    而一旁拿着特制工具的几名工人也早已准备好,当沥青倒入地面后,趁着沥青还未凝固,他们用手中的工具迅速将沥青铺平。
    又有专门的工人跟在后头,往上头铺撒一层细碎的砂石。
    这只是第一层沥青。
    也称为垫层。
    这一层的沥青会直接灌入地表,与地表紧紧抓牢。
    其作用是能够减少土基变形,改善土基湿度温度,同时还可以起到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效果。
    等到这层沥青稍稍凝固之后,杨宪指挥工人们进行第二次碾压,让它变得更加结实与平整。
    接着在地面上头铺上一层用来制作雨伞的油布。
    这是用来代替现代沥青铺面用的土工布。
    铺这层布,能将地面上比较集中的压力分散开,起到加强和防护作用,提高路面的抗疲劳强度,延长沥青路的使用寿命。
    以此往复,一共铺上三层沥青。
    最终定型。
    整个过程与后世相比起来,显得很粗糙,毕竟连混凝土搅拌物都没有用,可放在眼下这个时代,能够打造出这么一条平整、防尘、防水又耐用的马路,已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这是什么路啊?”
    两旁的百姓们望着黑漆漆的路面,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疑惑。
    “我家大人说了,这叫做沥青路。”
    一个年轻工人在听到旁边老百姓讨论,下意识挺了挺腰,无比自豪道。
    而事实上,他也是第一次见这样的路面。
    面庞感受着铁桶方向传来的灼热,鼻子闻着沥青特有的气味,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不仅能够成为世上第一条沥青路诞生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年轻的小工很骄傲。
    他看向远处那个身影,脸上满是崇拜。
    “小哥,这木栅栏什么时候能撤掉啊?”一旁有百姓开口问道。
    <div  class="contentadv">        “杨大人吩咐过,要三天之后才能撤掉。这三天时间都有人负责把守,因为沥青路面要晾晒三天时间,才能通行。”年轻小工伸手指了指远处,开口道。“扬大人考虑过大家的出行问题,因此已经采取分路段进行,这几天时间烦劳大家绕绕路。”
    为了防止百姓们出于好奇进来,木栅栏每隔一段路都会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的便是三天之内禁止入内的告示。除此之外,还会安排民夫日夜巡逻。
    “小哥说的哪里话,杨大人为咱老百姓免费修路,别说是三天,就算是三十天也没有任何问题。这次修路造价不菲吧,我听说征召的民工,杨大人那边都是有给工钱的。”一个中年百姓开口问道。
    像修路这样的大工程,朝廷很多时候为了节省开支,都会直接采取征调民夫的方式。按照这种方法征调而来的民夫,相当于服役,这种情况就属于义务性劳动,大多时候是没有工钱的,朝廷方面也就是管饭而已。
    而这一次,则是完全不同。
    杨宪是以长工或短工模式,雇佣这些民夫、工匠,参与到此次修路当中来。
    不仅管饭,最主要的是还有工钱可拿。
    这对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而对杨宪来说,没有比用银子换功绩点更划算的事情了。
    “是啊,也就只有杨大人这样真心爱民的好官,才会这么做了。不提我们这些工人的工钱,我听鲁大人讲修路用的工具、材料所花费的钱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年轻小工回道。
    一旁百姓也是跟着连连点头。
    别的材料或许看不懂,可油布他们是知道的,这玩意儿价格可不便宜。
    而现在要用油布完全覆盖整个路面,单是想想,他们就觉得吓人。
    “放饭了,坤!”
    这时远处有人喊道。
    年轻小工听到喊声,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大声应了一句,然后与木栅栏外的百姓们挥手告别后,朝着远处快速跑去。
    每天吃饭的时候,是刘坤一天时间中最快乐的时候。
    父亲死于饥荒,母亲拉扯着他们几兄妹长大。
    他是家里的长兄,后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如今还未到秋收的时候,虽然家里领了扬州府衙发放的当做口粮的一般稻种。
    可数量终归有限。
    平日里大多以吃粥为主,毕竟弟弟、妹妹还小,需要花销的地方很多。
    因此这次听到朝廷招工,正好又不是农忙的时候,他想也没想立马就过来了。
    他原本只想着管饱就行,毕竟自己在外面吃,就能够给家里省下一份口粮,没曾想到还有工钱可拿,这样一来还能给家里补贴。
    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这些修路工人们吃的竟然是实打实的干饭,而不是以前朝廷习惯性派发的糊弄人的米粥。
    不仅如此,衙门那边甚至还专门请了厨子,给大伙炒菜。
    一天甚至还能见到一次荤腥。
    这对他们这些常年见不到油水的老百姓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恩惠。
    只是今天到了餐桌前,刘坤忽然看到桌上多出了一个小坛子,不由心生好奇。
    而早到的工人们正好也在讨论这个事情。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