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综合其他 > 诸天:从魔改天龙开始 > 第二章 得神兵离京西行
    赵翊目送赵佶离开自家府邸之后,转身回了书房,不等他关上房门,青鸟挤了进来。
    “少爷,官家来是什么意思啊?”青鸟关上房门之后,问赵翊,眼珠滴溜溜乱转。
    “行了,放心吧,还是你之前认识的那个佶哥儿。”赵翊看着青鸟脸上的关切,心头涌上一股暖意。
    “那就好,那就好”,青鸟抚了抚胸口,“我就说官家是个大好人。”
    “可不是好人,今天来就三件事,第一件,给我升官,副字去掉了,第二件,明天咱俩进宫,去内库挑宝贝,正好咱俩还没有趁手的兵刃,第三件,等明天出宫之后,咱俩就可以行走江湖了。”
    青鸟一听又有兵刃拿,又能行走江湖,内心欢呼雀跃,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
    “早点回去休息吧”,赵翊把青鸟推出房门,“明天要早起,卯时朝会一散,咱就进宫。”
    “不解风情的公子”,青鸟嘴里嘟嘟囔囔,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赵翊如今也是先天高手,耳聪目明,怎会听不到青鸟的嘀咕,关上房门,苦笑一声。
    等处理完这些事,也该给青鸟一个名分了,毕竟自己这一脉,只剩自己一人,也该留后了。
    等到第二天上朝,百官奏事完毕,赵佶顺嘴提了一句,“如今朕已即位,皇城司也该运转起来了,我那堂弟赵翊便是新任皇城司主使。”
    不得不说,赵佶这句话的威力还是很大的,皇城司在赵广手里的时候,由于神宗朝和哲宗朝都主张变法,朝堂内部变法派和守旧派都得不可开交,加上赵广身体抱恙,皇城司也没有什么大动作。
    如今新皇登基,皇城司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情报暴力机构重新运转起来,不易于在文武百官头上悬了一把利剑。
    但皇城司的一应任免都在皇帝手里,御史台也好,中书省和枢密院也罢,都无法置喙,只得心里暗自叫苦。
    赵佶看着众臣一脸吃瘪的表情,心里十分得意,“朕还治不了你们,等我家翊哥儿从江湖回来,好好收拾你们。”
    赵佶回到福宁宫,太监来报,“皇城司副使赵翊、皇城司亲事官青鸟求见。”
    “快宣。”一听翊哥儿和青鸟来了,赵佶心里也是高兴。
    不一会,太监领着赵翊和青鸟进了福宁宫。
    “见过官家”,二人躬身施礼。
    “快免礼”,赵佶从龙榻上站了起来,“快给皇城使和亲事官看座,奉茶。”
    在一旁侍候的小太监领着赵翊和青鸟坐下,边上的大太监听到奉茶两个字,人都晕了,一般都是看茶,也就是枢密院和中书省的相公来了才是奉茶。
    看来传言非虚,眼前这二位主,都是从龙之臣。
    “李都知,把我昨夜草拟的诏书和令牌拿来给皇城使。”赵佶转过头来看向赵翊,“翊哥儿,此行定要早去早回啊。”
    “官家,这称呼?”赵翊和赵佶一样,俩人读书的时候倒是用心,听规矩的时候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一个想着怎么写诗作画,一个想着怎么练功,对这些规矩都半知不解。
    “朕问过母后了,这称呼没问题”,赵佶一笑,“咱们自家兄弟,无碍,符合礼法。”
    “那就好那就好。”
    赵佶细细打量赵翊和青鸟,“般配,当真般配,若是此行有功,朕就赐青鸟一个出身,这样也符合礼法。”
    听赵佶打趣自己,青鸟小脸一红,也不说话,赵翊见状把青鸟从座位上拉起来,“谢过官家。”
    “不碍事,不碍事”,赵佶嘿嘿一笑,“倒不是昔日听我打趣就瞪我的青鸟姐姐了,不对,等过段时间,就该叫齐侯夫人了。”
    “齐侯?”赵翊一愣,他知道齐王是之前赵廷美的封号,这齐侯从何而来?
    赵佶故作神秘,也不答话,“等翊哥儿回来就知道了。一会诏书拿来,我带你们去内库看看,喜欢什么拿就是了,都是自家东西。”
    这都是昨夜说点好的事情,赵翊也没客气,和青鸟站起身来,“谢过官家”。
    取回诏书和令牌的大太监李都知推翻了自己原来的想法,这哪里是从龙之臣,这分明就是莫逆之交。
    他在宫中这么多年,伺候过先帝,哪见过官家这么说话的,而且在宫中这么说,说明太后也是默许的,什么叫简在帝心啊,这才是简在帝心啊。
    赵翊躬身受封,正式成了皇城使,然后就跟着赵佶去了皇宫内库。
    看守内库的禁军也有点晕,以往都是皇帝派遣宦官来拿赏赐,何时见过官家亲自带人来“选购”的。
    赵佶带着赵翊和青鸟进了内库,“翊哥儿,青鸟你们看看,有什么你们行走江湖用得上的,只管拿就是了。”
    北宋抑武扬文,皇宫内库中有不少上好的神兵利器,赵翊和青鸟看的眼花缭乱,最后选定了两件兵刃,一柄横刀自用,一把长剑给青鸟。
    掌管内库的内库令向赵佶和赵翊、青鸟介绍,“皇城使选中的这两件兵刃都是有来历的。这把横刀是前朝遗留,乃是贞观年间河间郡王李孝恭所铸,名曰‘定波’,而那一柄长剑也是出自贞观年间,乃是卫国公李靖锻造,名曰‘玉璧’。”
    赵翊刀剑双绝,博采众长,结合四象神功的特性,自创廿四式春秋诀,分别对应二十四节气,而唐横刀恰好能够完美契合刀法剑招。
    青鸟,一手八十一路青龙剑炉火纯青,如今也突破先天,这玉璧剑正适合她。
    赵佶看二人就选了两枚兵刃,眉头一皱,“翊哥儿,够用吗?”
    “神兵傍身足矣,行走江湖,靠的还是硬本事,足够了。”赵翊拱手谢过官家赏赐。
    “那就行,别客气啊,以后缺啥和我说。”
    赵佶和赵翊回到福宁宫,闲聊了一阵,赵翊就请辞离开,临行前再三保证,四个月内,肯定回来。
    赵佶愣是亲自把赵翊和青鸟送出了福宁宫外,若不是礼法不许,他都能送出皇城。
    虽说外臣和内侍不得勾连,但宫中的消息还是能传到外面的,赵翊前脚离京,后脚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的相公们就知道了当今官家对待二人的态度,心中对皇城司又增添了三分敬畏。
    且不说赵佶在宫中依旧要继续面对纷乱的朝政,赵翊和青鸟回到府邸之后,稍微收拾了一下行囊就动身离京。
    赵翊思索了一下,西夏在西面,汪剑通的托孤之人马大元在山西,也在西面,索性就一路向西就好,先去马大元那里把事情解决了,然后再去边关,正好最近西夏被章楶老爷子给打怕了,消停得很。
    但对于赵翊来说,这是他穿越过来二十一年,第一次出门,虽然腰上左右悬着皇城司腰牌和赵佶的金牌,而且自己和青鸟都是先天高手,但内心还是有些小惶恐。
    他心里清楚,即使是完全按照金老爷子笔下的天龙八部来说,也有很多下毒暗算的鬼蜮伎俩。更别说这个世界已经出现了《白眉大侠》中的人物,而且时间也和原书对不上,反而倒是和历史上段誉的生卒年对得上。
    更令赵翊担心的是,他在皇城司下辖探事司的情报中,发现前朝郭氏还有后人存活。
    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就恢复了郭氏的本姓,如今他们生活在沧州,而沧州的察子回报的消息有一条就是,当今柴家的少爷名曰柴进。
    有柴进,那将来就会有梁山“好汉”,这些好汉业务宽泛,荤素不忌,真要是遇上了,真没准会着了他们的道。
    这些事他没有办法和任何人说,这年头还没有电脑手机,他只能一笔一笔记在自己书房下密室的日记中,一边写一边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你写吗?”
    随着赵翊一路西行,路上的繁华景象逐渐消退,景象倒不至于萧瑟,但论起繁华,离开封差得远,路上的百姓也偶尔会遇到面有菜色,衣衫褴褛的难民,一打听,都是从边关逃难过来的。
    到了山西境内,赵翊没有先去信阳,反而直奔大同府,寻到当地皇城司,先打听了一下最近有没有疑似徐良的人出现,但很显然,徐良并没有回家。
    赵翊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转道前往信阳。
    等到了信阳府,也不讲什么登门拜访的礼节,先去本地衙门,亮出了自己的腰牌。
    虽然皇城司主使论官衔不过是正六品,但信阳知府也不敢怠慢,还以为是自己犯了事。
    等问明白赵翊的来意之后,亲自带着赵翊,登门“拜访”丐帮副帮主马大元。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马大元此时不在家,刚出门,赶往君山总舵,但家中有丐帮弟子帮忙照料。
    丐帮弟子一听,这是皇城司的一把手,二话不说,直接向衙门要了一匹快马,日夜兼程,追上了马大元。
    马大元一听是皇城司来人,也不敢怠慢,连夜回奔信阳,赵翊等了也就两日光景,就见到了马大元。
    赵翊没有摆官架子,倒不是他怕了丐帮,只是眼下的丐帮这些人大部分还是满腔热血报销国家的人,属于顺毛驴,只有少部分丧尽天良,采生折枝。
    见面寒暄过后,赵翊看着风尘仆仆的马大元,笑着说,“马副帮主,我这有三封文书要拿给你看,你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虽然里面的内容不太好,但总归对丐帮是有好处的。”
    马大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皇城司有三十余年不曾涉足江湖,但凶名仍存,他也是第一次和皇城司打交道,眼前的年轻人也就是加冠之年,便是皇城司的皇城使,定然是背景雄厚且天资超凡之人。
    “主使星夜奔波,赶往信阳,只为了送三份文书,马某谢过主使。”
    马大元接过三封文书,正要打开看,赵翊制止了他,“马副帮主,还是坐下看吧,青鸟给马副帮主看茶。”
    马大元展开第一封文书,封皮上写着两个字,“康敏”。
    “这康敏是何许人也?”马大元心中嘀咕,继续往下看。
    “这一封是赵某送给马副帮主的见面礼。”
    马大元不看还则罢了,看到一半脸色通红,也不知是气的还是臊的,“这!这!”
    马大元丝毫没有怀疑情报的准确性,皇城司三个字,就是实证。
    看到后面,马大元额头直冒冷汗,“全冠清,贼子!好一个温氏,好一个毒妇。”
    “马副帮主,家事后面处理也不急,再看看剩下两封吧。”
    剩下的两封文书,一封是赵翊以皇城司主使的名义,斥责丐帮底层鱼龙混杂,有人做采生折枝之事,给了丐帮十日期限,若是不能肃清不正之风,那就不要怪皇城司下手无情了。
    而最后一封,就是关于乔峰身世,文书中点明,乔峰的身世必须是汉人,根红苗正的汉人,具体怎么操作,马大元自己去想办法,皇城司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如果有需要扯虎皮拉大旗,没有问题,皇城司罩着马大元,让他放手去做。
    而且如果这两件事都做成了,那朝廷也会对乔峰和丐帮进行嘉奖,将乔峰彻底树立成中原第一侠。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偌大的江湖为了天下第一的名头,人脑袋都能打成狗脑袋。
    如果官方认证乔峰与丐帮的侠义之气,乃是中原第一,那丐帮的声威定会再上一头,旁人也不会质疑什么。
    人生一世,逃不开名利二字。
    所谓名,即是内心的自我满足感,也需要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如今朝廷认可了丐帮这数十年牵制辽夏的行为,无疑是最好的鼓励。
    “马副帮主,你需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赵翊见马大元看完了三封文书,笑吟吟的说,“我这后两封文书,并非是征求你的意见,你可懂?”
    马大元有心反驳,毕竟赵翊说话的气势有些太欺负人了,但自己仔细想了一下,人家说的也没错,三封文书,字里行间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且人家给丐帮提出了更好的发展方向,最关键的是,比起实力,皇城司随便拿捏丐帮,丐帮之所以在江湖上威名赫赫,全凭接着一个大义,人家皇城司就是专门管大义的,自己完全没有理由拒绝。
    马大元长叹一口气,“长江后浪推前浪,赵主使,马某这下是真的心服口服了,赵主使即使不在皇城司,在江湖中也能闯出一番威名。”
    “多谢马副帮主夸奖,赵某心领了”,赵翊也不客气,“等马副帮主处理好这些杂事,我们将来还有很多并肩作战的机会。西边和北边都有点按奈不住了啊。”
    “只要赵主使一声令下,我丐帮弟子定然为我大宋江山冲锋陷阵,在所不惜。”
    “要的就是马副帮主的这句话”,赵翊让青鸟从包裹中取出一块皇城司的令牌,“这块令牌是皇城司中亲事官的身份凭证,马副帮主无需多虑,这块令牌只是助你便宜行事罢了,毕竟少林那边,还要马副帮主打点。”
    马大元从赵翊手中接过这枚令牌,看着轻飘飘,马大元拿在手中却是重若千钧,这令牌他接了就一辈子和皇城司脱不开干系了,但特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此间事了,后面的事情就麻烦马副帮主了”,赵翊冲着马大元抱拳,“赵某就先行告辞了,如果有什么棘手的事情,通过皇城司的察子传递消息给我就好,切勿莽撞行事。”
    赵翊留了个心眼,因为有两个他自己也觉得处理不掉的人,在乔峰这件事中,一个是慕容博,一个是萧远山。
    ————————————
    新书幼苗,求推荐,求投资,求追读,求收藏!

热门新书推荐

  1.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3. [综合其他]退下,让朕来
  4. [综合其他]割鹿记
  5. [历史军事]大明烟火
  6. [科幻灵异]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7.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8. [武侠修真]志怪书
  9. [玄幻魔法]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10. [历史军事]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11.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12. [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13.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4. [武侠修真]阵问长生
  15. [玄幻魔法]一剑霸天
  16. [玄幻魔法]万古第一神
  17. [科幻灵异]天命神算
  18. [都市言情]巅峰学霸
  19.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20.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21. [历史军事]大清要完
  22. [武侠修真]武圣!
  23. [都市言情]至尊战王
  24.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