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综合其他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22章 佛山铁冶
    李炎巡视完烈字营之后,又在护卫之下,于肇庆周围的几个营区都转了转,一方面发现军制改革和扩军事宜进展都还算顺利,并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也注意到军械缺乏或破旧的问题十分广泛,绝非个例。
    下午回到城中的路上,李炎也在思索着关于如何整顿佛山铁冶的事项。
    广州开海之后,朝廷财政也算宽裕,而且佛山靠海,且又离广州港不远,运输、资金、原材料都不是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冶铁行业一无所知,也不可能亲自去看着。必须要找到一个对这方面有所了解的官员来办这事啊。
    细细考虑了一晚上,连皇后王氏那都没去了,第二天一早,李炎便召内阁辅臣觐见。
    见到三位朝廷决策大臣后,他也不绕弯子,就将自己在校场所见所闻,以及对整顿佛山铁冶的打算和盘托出。
    “三位卿家以为,若欲经营此事,可有合适人选?”
    李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瞿式耜坐在椅子上,稍稍思忖,这毕竟不是正式朝会,只是皇帝与内阁辅臣的小会,所以君臣都是坐而论道,并无太多规矩。
    接着斟酌道
    “陛下建元永烈之后,虽然朝中部阁司局均有恢复重建,大体有了构建。但......工部却只有两个主事而已,以及办事末官吏员二十余,尚书、侍郎均出缺无补,只在兵部、户部衙门间合署办公。大体也就管些车马、衙门修缮的小事。”
    李炎之前对工部人事了解不多,只知道尚书、侍郎均有出缺,此时再听首辅瞿式耜的一番叙述,也知道如今小朝廷的工部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他又对一旁的陈子壮问道
    “陈卿主持遴选士子新进的事,胸中可有合适人选?”
    李炎所问的倒不是那些原来只是举人、秀才等功名,未出仕的士子。而是陈子壮所考察体用的另一波新进官员,也就是过去混乱年间因为各种原因免官、离职归乡,在陈子壮征召下能够重新出仕光烈朝廷的官员们。
    这些重新征募而来的旧时官员不比那些个新进士子,他们往往都有着不少工作经验,只要能给岗位,能很快上手工作,不至于以为“实习期”耽误事情。
    陈子壮在听完皇上的思考和问题之后,却是有了些想法
    “陛下,自主持征募以来,臣所能联系出仕的崇祯、弘光、隆武三朝旧臣有三十余人,但其中供职工部的,还真没有一人。”
    正待李炎失望,陈子壮却接着道
    “不过,若只是能够主持实务,长于工缮事的,臣倒是有一人选。”
    “原崇祯七年进士出身,后屡任行人检讨主事,郎中,太仆卿,名曰胡璇,崇祯十五年时因朝中党争事受迁,遂辞官归乡,但对国朝一直关心。十日前应召归朝,还未有安排职务。”
    “此人在太仆寺任职数年,政绩还算斐然,除了性情刚烈难折外,对工缮庶务很是擅长。”
    听完陈子壮的话,李炎见问题得到解决,也来了兴致,心中高兴,对瞿式耜道
    “朕欲授其为工部尚书主持此事,瞿卿以为如何?”
    瞿式耜倒是老成持重,没有立即赞同,而是建议道
    “陛下,臣以为不妥,这胡璇原为太仆卿,乃从三品朝臣,若刚刚召回则授正二品尚书,一则其赋闲多年,骤登高位,不妥;二则,国朝奖功罚过,衡正之道也,胡璇就算有主持之能,无有功绩,拔擢过高,难以服同僚。”
    李炎这才稳下心神,点头赞同,毕竟不同于瞿式耜、吕大器、陈子壮等人,这个胡璇李炎在后世也没听说过,对他的能力、气节没什么印象和认识,太过擢拔也不合适。
    “那瞿卿的意思是?”
    “臣以为可先授胡璇为工部右侍郎,主持工部事务。”
    李炎闻言,由衷赞赏道
    “瞿卿老成谋国之言!”
    瞿式耜也是捋了捋胡须,笑着自谦一二
    大明朝六部虽都设有左、右两位侍郎,但事实上是以左为尊,工部右侍郎便是整个工部衙门的三把手。不过此时的工部一无尚书、二无侍郎,所谓就已经足够主持整个工部的工作了,而且也不至于导致瞿式耜之前所说问题。
    坐在瞿式耜对面须发花白的老臣吕大器也插声道
    “陛下,老臣听闻佛山虽冶铁发达,但却不出产铁矿,期间铁矿大多由罗定、东安等地所产,只整顿佛山恐有所失,不若让工部组织些人手,先与地方府县官员配合,把铁矿经营起来。”
    “吕卿所言甚是。”
    李炎心中也拿定了主意
    -------------------------------------
    和阁臣的核心会议拿定章程之后,陈子壮也不拖延,当天就会见了才刚刚到肇庆一日的胡璇,告知了他天子对他的期望。
    胡璇此人本来就性情刚烈,听闻自己才刚到肇庆,天子就有大任相授,自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李炎第二天就在偏殿召见胡璇,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对付这种性格正直的大臣,还算有些心得。
    他先是对胡璇关心了一番,然后又是严肃地把军备老旧缺乏、兵械不足与清军相抗的严重现状托盘而出,表示愿将此事关朝廷危亡的千钧重任尽数相授。
    胡璇一听天子对自己如此殷切期望和信任,直接当场泣涕出声,连连表忠心、下誓言。
    “臣唯有鞠躬尽瘁,以报陛下恩信!”
    当即受封为工部右侍郎,马不停蹄的直奔工部衙门,重新清点人员、分配工作。
    陈子壮知道工部人手紧张,所以单独从新进士子中划出十五人交予胡璇,出任主事、郎中、员外郎之类的中坚职务。
    胡璇也不含糊,抱着满腔工作热情,连夜整理了有关佛山铁冶的相关信息与资料,仅仅花了两日,又抱着材料再次觐见天子汇报工作。
    “陛下,臣这两日查阅原广东布政司有关存档文书,又询问了布政司同僚,对佛山铁冶已大体认识。
    “佛山铁冶历史已长,虽本地不产铁矿然水路通达,且临海,广东各地采炼之生铁,多顺江而下,在此冶炼,至崇祯年间,冶铁、泥瓦、碳木等工匠已过万户,产铁年不下五百万斤。”
    五百万斤铁其实称不上多,也就是不到四千吨而已,对于整个大明朝数千万户的农具、工具以及军械需求,简直杯水车薪。但李炎更看重的却是那过万户的匠人,若是这些工匠能够全部组织起来,改革弊制,重新生产,其实产量翻番也是可能的,而且作为穿越者,李炎也有着许多想法可以落地。
    “不过,崇祯十五年以后,随着中原糜烂,漕运断绝,佛山铁冶又均为民间经营,商路受扰,破产甚多,这两年状况已不足昔年的一半了。”
    “那胡卿有何打算?”
    李炎询问道
    胡璇知道到这才是天子任用自己的关键
    “虽然臣尚未到佛山考察过具体状况,谈不了什么具体措施,但确实是有些想法。”
    “臣以为目前想要快速整顿重振佛山铁冶,当以官营为主,以朝廷设立官营冶铁监司,直接收拢那些个破产的铁冶工匠,统一组织生产为佳。”
    “与此同时,据臣了解过去佛山有通过出海贩卖铁器盈利甚多,今广州港已设市舶司,朝廷可组织佛山剩下民营铁冶,经广州出海。一则可增税捐,充官监所费,二则也能让民户铁冶有所盈利,使工匠有所赖。”
    李炎对胡璇的方案还是很赞同的,又出言勉励了一番
    胡璇接着保证道
    “臣计划后日便出发前往佛山,考察状况,开始整顿铁冶事务!”
    “胡卿不急,待数日后与朕一同出发。”
    “陛下......”
    胡璇有些不解
    “朕此番要与卿一同前往佛山。”

热门新书推荐

  1. [武侠修真]魔门败类
  2. [玄幻魔法]极道武学修改器
  3. [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4.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5. [武侠修真]剑啸灵霄
  6. [武侠修真]彼岸之主
  7. [网游竞技]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8. [武侠修真]叩问仙道
  9.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0.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11. [历史军事]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12. [玄幻魔法]陆地键仙
  13. [都市言情]重回1982小渔村
  14. [都市言情]开错外挂怎么办
  15. [网游竞技]网游之剑刃舞者
  16. [科幻灵异]港综世界的警察
  1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18. [玄幻魔法]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19. [玄幻魔法]极道剑尊
  20.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21.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22. [玄幻魔法]夜无疆
  23. [都市言情]讨逆
  24. [玄幻魔法]诡秘:从阅读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