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远先开口,他内心也不想颜夕绾出事。
“谣言我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这件事情必须要查清楚,现在两国大战在即,王爷他不能有后顾之忧。”
封远点头,的确,一个人有牵挂,战场瞬息万变,危险至极。
“嫂子有没有头绪?”
“没有,我猜想是颜静幽,但是觉得又不可能。
”颜夕绾皱眉:“但是这谣言是从王府传出来的,王府肯定出了奸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王府查起。”
“有道理,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走吧。”
颜夕绾也很急切,越早知道真凶越好。
两人立马赶到了王府。
颜夕绾一到王府,便觉得里面的人看她眼神不对,心里感叹:这谣言的力量真是不可忽视。
便立马让燕双找到管家,召集全府的人问话。
这王府看来也需要换换血了。
片刻后。
“王妃,已经全部到齐了。”
管家汇报,颜夕绾示意让他下去。
管家是王爷亲信,可以排除,所以,传谣谣言的人在这些下人里面。
“本王妃听说,最近有一个谣言是从我们王府传出去的。”
颜夕绾故意吊着人胃口。
“好像说,是什么来着?本王妃最近在处理后宫大小事件,处理了不少存有异心的奴婢太监,有点不太记事了,谁能告诉我外面传的到底是什么吗?”
众人一听,心里都很害怕,看来王妃是知道事情了,也是,王府传出去的,自己也逃不了干系。
颜夕绾仔细的看着这些人的反应,发现这些下人,一部分是没有反应,一部分是手脚发抖,眼神飘忽。
“管家,一个个问,这些传言自己是听谁说的,不说的话,就上刑之后再说吧。”
管家会意,立马拿出了木棍。
颜夕绾在一旁盯着,大概一炷香之后,管家就上交了一份名单。
“王妃,根据大家都口供,最后溯源的人就是这个人,叫娇红,入王府没多久,是厨房的烧火丫鬟。”
“这个人留下,其他人散去。”
“慢着,这些传了谣言的人,无论轻重给我打发出去,王爷不在,这王府居然出了这么大事情,我们九王府,不要不忠不义的人。”
管家有点为难,这名单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想了一下,立马应承下来。
其他人还想求情,都给暗卫赶了出去。
颜夕绾仔细瞧着她,见她神色飘忽不定,双手紧握,看来这事情八成是她。
封远在旁边看着,九王府的事情他不好插手,看着这最后确定的人,见这神色,就不对劲。
“你为何要传播这谣言?”
见颜夕绾这样一问,这娇红立马跪下,哭着求饶:“王妃,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哦?不是你?那你说是谁?”
颜夕绾一脸奇怪的看着娇红,心里道:事到临头还不悔改。
“是…是…”
这娇红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十三王爷也在这里,自己今日不说出来,根本难逃一死。
“说不出来就让管家看看,几分钟之后说不说的出来。”
管家会意,拉着这人往外面走。
娇红立马知道要做什么,这事情平时也没有少看。
“王妃我招?!是我传播出去的,是我!是我嫉妒王妃,是我的错啊!”
众人大惊失色,一脸鄙夷的看着娇红,没想到她这么没有轻重,王妃惊才艳艳,是她一个烧火丫鬟可以攀比的吗?
颜夕绾扶额,总觉得这不是一个小丫鬟的手笔。
“管家,带下去关起来,继续问,再说这种不着边际的话,你知道轻重的。”
“是王妃。”管家也觉得荒唐,这事情不可能只一个丫鬟做得出来,没有人帮忖,很难。
封远见娇红被带下去了,沉声道:“我看幕后黑手就是她背后的人?”
“八成是,现在只能等了。”
封远点头,现在也只有等了,希望不要功亏一篑。
没想到这人被带下去,根本扛不住拷打,立马就招了。
“王妃,查到了,是平昌侯府庶女授意所为,她找关系将娇红送进王府再传播谣言。”
颜夕绾得知,没想到上次官家小姐的警告还成真了,只是没想到这么无聊,也没想到这么愚蠢,这种关头,居然还能做这种手段。
“可说是何缘故?”
“上次宴会之后,就觊觎王妃之位,只怕是想让王妃身败名裂。”
颜夕绾一惊,怒骂这人没有脑子,这种关头也做得出这种事情来。
想起这事情源头,王府混进人都不知道,这管家看来是懒惰了。
“管家,要是你不想做下去了,就直接说。”
颜夕绾沉声道,心里对管家还是有怒气的,主人不在,权利最大的就是管家。
“王妃恕罪,是小人的错。”管家心里一慌,生怕颜夕绾换掉自己。
“你是王爷的人,本王妃希望你认清自己,换人这件事情,要是做不好,你知道后果。”
“谢王妃体谅。”管家连忙退下。
这平昌侯府庶女也是无头脑,想到这里就气不过。
封远思考了许久,觉得这事情不易闹大,觉得自己去上门去解决。
“嫂子,这事情,不易闹大,只是这人还是要受到惩罚。”
“好,一切就交由十三弟了。”
颜夕绾明白,齐商两国交战,现在最不能让齐国内乱。
封远当晚便去了昌平侯府,带着认证,这庶女立马就就招了,没想到这次愚蠢的行动,竟然毁掉了自己后半生。
处理完事情之后,已经很晚,准备翌日再去告诉颜夕绾最后结果。
翌日。
“嫂子,这昌平侯平日里狡猾的像个狐狸,没想到自己女儿这么蠢,今日这谣言就可以平息了。”
“只是,十三弟没有问嫂子意见,便擅自让这庶女出家了。”
颜夕绾一愣,这的确是最好处理方法,这样昌平侯不会记仇,毕竟嫡庶有别,又能让昌平侯为了弥补,而尽力为齐国办事,这样还能显示出王妃心胸宽广,不是斤斤计较之人实在是一箭三雕。
“十三弟这样处理实在是妙,多谢十三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