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子苓淡定自若,“再等等,还没到约定的时间,还有人没来。”
问话的人跟其他人对视一眼,都知道还没来的也是竞争对手,一时心思各异。
到约定的时间,共来了二十三人,都是城里商铺的掌柜,想入驻进商业街。
洛子苓将提前写好的单子发给每人,上面写着入驻的条件跟要求。
“现在你们拿的是我制定的方案,每人手里的都一样,我再主跟你们说一下。主要是每个月配合商业街做打折活动,每月十五,所有商品打八折。每年元旦跟七夕这两天在这基础上还要满十两减二两。其他小的优惠你们可以自己随意添加。”
洛子苓在文化节的时候就想好这份计划,元旦跟七夕做古代版双十一,六一八,刺激消费。
至于每月一次打折,也是这个道理。
“洛掌柜,降低价格还不算,还得抹钱,哪有人这么卖货,这得赔多少?”
这想法太过超前,立马就有人反驳。
“孙掌柜,我看不见得,如果赔钱,洛掌柜怎么会这么做?”年岁轻些的女掌柜看向洛子苓,“我们的确没做过这种尝试,空口无凭,的确无法相信这样能更赚钱。”
女掌柜开的店铺是贩卖精致首饰的,身上也佩戴着精美的饰品,说话很直接。
又有人跟着附和,“杨掌柜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入驻商业街,一次租三年,倘若不能赚钱,那真是家底都搭进去了。”
“买十两减二两,那买一百两不得白白扔掉二十两银子?这不是脑子有病吗。”有人嘲笑两句,当即就走了。
剩下的掌柜们有抱着尝试态度的,还有犹豫不决的。
洛子苓早预料到这种状况,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账本传给他们,“你们都知道商业街是文化节那天才真正做起来了,这是那天的账本,你们自己看。”
“这本是这三天的流水。”
等他们看过两本账本,杨掌柜被纯利润吸引,“果然跟我想的一样,文化节那天的收入,就比平时半个月加起来大还多。”
洛子苓点头,“虽然听上去给顾客少算银子,打折优惠,但抛去那些,我们还有得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顾客既觉得捡了便宜,掏腰包还干脆,何乐而不为?”
该说的话都已经说过,这些掌柜都不是第一年做生意,不用过多劝说,他们自己就能想明白。
杨掌柜第一个站起来,眼里有坚定与钦佩,“洛掌柜,我签!我相信能想到把贫民窑变成商业街,还做得这么红火的人,眼光不会错。”
“我也赌一次,能不能赚钱,就看你洛掌柜了。”
剩下的二十二人,有十三人签订契约,剩下的抱着犹豫的态度回去了。
签订契约的时候,洛子苓就带他们去选店铺位置,直接在店里交租赁契约。
“洛掌柜,这间也出租吧,我选这里,租金贵些也无妨。”杨掌柜指着是商业街中心地带的商铺,位置的确好,左右四通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