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武侠修真 > 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 第239章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擦了擦红眼圈,朱雄英还来不及向这个二弟朱允文打招呼。
    却见的的这个弟弟仿佛就像是在宫中提前演练了很多遍一般。
    大老远的奔来。
    扑通一声便栽倒在地。
    一时间弄得满城泥土。
    却自顾自的并不在乎,艰难的爬起身,又朝着前方太子朱标的棺木方向跑去。
    又是一声扑通。
    再一次栽倒在地。
    如此反复好几次。
    看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不已。
    这个年纪虽然有些小的朱允文,一次次摔倒之中,一次次的顽强站了起来。
    朝着太子朱标棺椁方向,很是伤心的哭的稀里哗啦跑去。
    在官道两旁跪着“伤心”痛哭的官员, 看得无不纷纷落泪。
    心中不由一个劲夸赞着。
    这太子的第二个儿子,虽然说在朝廷之中名声不显。
    地位远不如太子的嫡长子朱雄英。
    但这份孝心是没得说的。
    小小年纪竟然如此爱戴自己父亲。
    慢说是皇孙贵胄,就算是放到普通人家。
    也是极为难能可贵。
    好半天才艰难的走到太子朱标的棺椁灵位前。
    朱雄英轻轻地搀扶住着个老二,一脸的伤心:“二弟,父王他……他……咱们再也看不到他了!”
    朱允文不理不睬,学着自己母亲太子妃吕氏那样, 轻轻抚摸着太子朱标的棺椁,肆意的痛哭起来。
    浑然不顾旁人什么表情和眼光。
    这种时候乃是拼演技的时候。
    想来年幼的朱允文显然是经过自己母亲太子妃吕氏的多方培养和训练。
    要不然今日这样的场面。
    断然无法表演的如此炉火纯青。
    整个现场城门口,顿时哭声一片。
    哭啥的都有。
    那黑色的棺椁, 隐隐间透露着让人害怕的暗黑色。
    朱雄英不知是由于前世看多了僵尸片的缘故,还是本身对这些亡者的物品本就心生恐惧。
    愣是不敢去用手亲密的触摸太子朱标的棺椁!
    只是跪在地上一个劲伤心的哭。
    ……
    这样特殊的场面之下,众多官员也纷纷卖弄起演技起来。
    由于太子朱标监国多年。
    加上洪武皇帝朱元璋又极度舍得放权。
    平日里的太子,俨然一个副皇帝一般。
    在朝野之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
    而相应的,这么多年来在朝野上下培养了不少忠于自己的人马。
    此时整个京城,惊闻太子爷,突然离世。
    就像是约好了一般。
    不约而同地齐聚在京城门口。
    为太子朱标哭丧起来,至于有几个人是真心……那是另外一回事。
    天空渐渐飘起了淅沥沥小雨。
    仿佛这天空也为太子朱标哀伤起来。
    一时间哭声震天。
    就连那些负责看守城门的士兵。
    也纷纷跪倒在地。
    强行从眼角挤出了几丝眼泪。
    众人向太子朱标的棺材三跪九拜哭灵以后,锦衣卫们便轻轻的架着马车往京城内城方向驶去。
    只见入目之处。
    沿街的两旁房舍。
    都挂满了白幡,家家户户都站到了自己门口。
    默然无声的缓缓跪下。
    恭恭敬敬的送太子朱标最后一次。
    京城里的百姓们对太子朱标还是有些感情的。
    这么些年来,也享受过太子朱标的一些仁政。
    在太子朱标生命的最后尽头,给予了他最后的崇高一礼。
    南京紫禁城。
    这座巍峨的皇宫。
    规模虽然没有后世北京紫禁城那般庞大。
    但在规模和制度上,也完全符合一国之君的天子威严。
    宫里宫外众多锦衣卫们纷纷跪在道路两旁。
    身上的铠甲也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麻布孝衣。
    此时恭恭敬敬,一脸严肃的为太子朱标戴起孝来。
    至于心里头有几分真心和诚意,那是两说。
    远远的望去, 整个紫禁城一片素白和萧索!
    离过年没几天了。
    太子病故的真不是时候。
    甚至有些官员。心里不约而同的想着。
    这个年怕是不能好好过了。
    太子突然病故,接下来必定会举行庞大的国丧。
    而国丧期间。
    任何的喜庆活动都不能有。
    否则便会是典型的大不敬。
    那可是要吃罪的。
    会被抓进刑部大狱的。
    再找太子朱标棺椁的马车缓缓地驶入了深宫大院的高墙之中。
    巍峨气派的皇宫门口。
    一个小屁孩独自一人孤零零的在长长的御道上走着。
    远远看见那在这黑色棺椁的马车。
    哇的一声便放声哭了出来。
    一边迈开了小脚丫一路小跑,一边放声痛哭。
    那个伤心程度。
    让人看着都有些心疼。
    微微冷哼一声。
    太子妃吕氏有些不悦的嗔骂者说道:“朱允熥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太子爷突然撒手人寰,大伙都在京城城门口迎接,你难道要架子大一些吗!?偏偏要在宫门口迎接!莫非你眼里没了这个父王了吗?!”
    被这么冷不丁的喝骂一声。
    年纪又小的朱允熥为之一愣。
    一时间竟然忘了如何去辩驳。
    这个太子妃吕氏还真不是个好惹的主。
    自己父王太子朱标刚刚病故。
    居然这么着急的便开始跳了出来,向他的儿子发难。
    真是于心何忍。
    朱雄英,轻轻的摇了摇太子妃吕氏的手:“娘娘莫要生气!想来这是他身边的宫人们消息闭塞,没来得及及时通知他!你看他哭的这么伤心,心里自然是非常在乎父王的。
    眼下父王尸骨未寒,家里实在不宜起些许不必要的纷争,请让他更快的哭灵一次,也尽一尽孝心!”
    太子妃吕氏轻轻的眯了眯眼。
    朱允熥他可以大声的斥骂。
    但眼前的朱雄英,他不得不打起心眼来尊重。
    这可是朱元璋最疼爱的嫡长孙。
    也是未来大明帝国最合法的继承人。
    眼见他此时开口,出言相劝。
    若是不依了他。
    天晓得他再过些年继承大统之后。
    会不会携愤而报仇。
    自己可以不惧一切。
    但自己的儿子朱云炆,一旦被他找借口发作,那终究不是好耍的。
    一听朱雄英开了口。
    太子妃吕氏顿时语气便松软了许多。
    轻轻的拉过朱允熥那稚嫩的小手,亲切的将它牵到太子朱标的棺椁面前。
    为他准备好香火,并亲自教导的他如何上香叩拜。
    眼见得眼前的这样一幕,朱雄英眯了眯眼。
    只见这个年幼的朱允熥,双手颤抖,整个人哭得稀里哗啦。
    拿着香的手, 颤抖的几乎快拿不稳。
    虽然说眼泪流的比较少, 可嚎哭的声音却一点也不弱。
    这显然是有人在背后对他进行多次的教导和培养。
    不过想来也不奇怪。
    这深宫大院之中。
    即便是朱允熥已经没了父亲和母亲。
    甚至奶奶也已经离世。
    爷爷朱元璋也对他爱理不理。
    但是负责他身边衣食起居的宫女和奴才, 或多或少会对他这方面进行指导。
    而眼下的这个朱允熥,能有这样的表现,实在不足为奇。
    轻轻的拉过他的手。
    朱雄英满脸的亲切,一边哭一边拉着他,念念叨叨的讲起了太子朱标往日的好!
    这一讲不要紧。
    反而是惹得两个弟弟和太子妃吕氏哭得更加大声起来。
    讲着讲着。
    朱雄英自己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身边的那些个文武百官纷纷点头,赞叹不已。
    “太子爷妻儿贤孝,只可惜太子爷没这个福气啊!”
    “谁说不是呢?!太子爷之仁厚,古今罕见,这么好的太子爷上哪去找呢!?”
    “是啊,是啊!太子爷这么一去,可怜了他这贤孝的子孙,万岁爷要是得知了这个消息,还不知该有多伤心呢!”
    “唉,天妒英才呀!太子爷这么些年,监国以来,少有错漏,大伙本心里头想着,嗯!这般贤明的太子,将来一定是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明君,可谁曾想,说没就没了……”
    “呜呜……往日太子爷在的时候,可对我有不少恩情,本想着他日太子爷登基之后,我们在好好的为国效力,也算是还了他老人家的恩情,也算是最好的报答了!可谁曾想!太子爷走的这么急,连效忠的机会都不给我们!这让我们可怎么活呀?!”
    有些心思活泛的官员,便顿时想到了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太子新故!
    整个大明的储君之位空悬。
    那么接下来该立谁为太子?
    转眼间就成了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
    毕竟国无储君,社稷不稳。
    一个国家一日没有储君,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便会人心不稳。
    有些比较着急的官员甚至会上窜下跳,勾结朋党。
    甚至会想着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
    这样的问题显然也有官员在现场热烈的讨论着。
    “如今太子爷没了,正所谓国一日,不可无储君!你说接下来万岁爷会立谁为太子呢!?”
    “哎呀呀,郭大人,你说这个话怕是有些不大妥当吧!?太子爷尸骨未寒,我们就讨论着这个,传出去陛下要是知道了可不大好呀!?”
    “愚鲁啊你!此乃国家大事,我们身为朝廷御史言官,本就应该操心起来这样的事情,万岁爷伤心之际,肯定是难以顾及这些事情的,我们做臣子的,自然应该冒死上谏,尽快将储君的位置安定下来,也免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一些大臣们会有别样的心思!”
    “这话说的倒也是只不过这个头可不好开啊!万岁爷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若说中了他的下怀,那倒还好说,可若是一旦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那可会是有天大的祸事,万岁爷的脾气那可不是好惹的!搞不好掉脑袋都是有可能的!”
    “哼哼!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就连年幼的吴王殿下都明白“苟利囯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样的道理,你身为朝廷大臣,岂能无动于衷,我们拿到大明朝廷的俸禄,自然应该为君父分忧,岂能因为进谏可能会遭到处罚,便缩起脖子无动于衷?!置大明的天下于不顾?!如此行径……岂是我等大丈夫所为!?”
    “哎呀呀!郭御史有此雄心壮志!明日你一旦上本进言,某一定要立即响应,愿附骥尾!”
    “郭御史如果真有心上本,且算我一个!”
    “对对对,也算我一个!!”
    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
    一时间聊得好不热闹。
    对这朝廷一国之储君未来的人选,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某以为,如今太子病故,若要从陛下的诸多儿孙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以在下之愚见,燕王朱棣或可为之!!不知诸君以为呢?”
    “呵呵?!真是笑话,轮谁也轮不到燕王啊!如果真要立燕王朱棣为太子,那么请问置秦晋二王于何地!?”
    “是啊,是啊,太子爷乃是长子,身份尊贵无俩,秦晋二王,辈分排行更在燕王朱棣之上,要轮也是秦晋二王,怎么可能轮得到燕王朱棣呢!?”
    “唉呀,不妥!秦晋二王,虽然说辈分排行比较靠前,但这二王行事都有些荒唐,此次太子爷北巡,秦晋二王都在申饬之列,品行就差了,老鼻子远!大明建国这才多久,这万里江山怎么能交给品行不端的人手上呢!?这不是取祸知道吗??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你的意思是要立贤?那怎么可能?!国家有国家的规矩,向来立嫡立长,秦晋二王虽然小有瑕疵,要立太子的话也是比燕王朱棣更有资格!”
    “好了好了!诸位都静一静,请听老夫一言!什么秦晋二王,什么燕王朱棣!都是瞎几把扯!”
    “哦,老大人可有何高见?!”
    “老大人心目中主意的太子人选又是谁!?”
    那个年老须发皆白的官员得意地缕了缕下巴的胡须,眯着眼睛,眼神坚定的指了指太子朱标棺椁身边的朱雄英说道:“你们看!那人是谁!?”
    顺着他手指方向。
    众多大臣顿时眼睛开始发亮。
    对呀。
    怎么把这位爷给忘了?
    什么秦晋二王。
    什么燕王朱棣。
    在这位爷面前,狗屁都算不上。
    这朱雄英乃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多年来又深得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格外宠爱。
    不论是身份之尊贵,血脉之纯正,还是年少之聪慧。
    那都是无可挑剔的。
    如果立他为皇太孙,只怕全天下人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只不过;这位也有一个致命缺陷:
    那就是。
    年纪终究有些太小了。
    眼下不过十岁而已,而这年龄的短处,会不会成为洪武皇帝朱元璋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在两说。
    毕竟北周的江山就是因为主少国疑而丢的。
    那赵匡胤是如何发家并君临天下?众多大臣又如何不知?如何不晓?

热门新书推荐

  1. [科幻灵异]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2.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3. [玄幻魔法]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4. [都市言情]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5.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6. [都市言情]国民法医
  7. [网游竞技]玩家请上车
  8.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9. [历史军事]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10. [玄幻魔法]校花的贴身高手
  11. [玄幻魔法]明尊
  12. [玄幻魔法]这个体质便宜卖
  13.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4. [历史军事]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15. [武侠修真]彼岸之主
  16. [综合其他]割鹿记
  17. [综合其他]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18. [玄幻魔法]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
  19. [都市言情]国潮1980
  20. [都市言情]讨逆
  21. [历史军事]大清要完
  22. [玄幻魔法]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23.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24. [武侠修真]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