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二百六十章 定局
    以孙传庭为首的帝党,在西市公开处决,被抓的那批罪囚,行绞刑,曝尸十日,极大的震慑了朝堂。
    朝中的众多大臣,包括在京勋戚, 及众多士绅、商贾等,在这次的绞刑曝尸下,都见识到崇祯皇帝的厉害!
    “这孙伯雅做事就是干脆利落,颇有能臣之风。”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所拿奏疏,似自言的说道:“若大明能多一些,像孙伯雅这样的能臣, 又何以至此这般呢?
    孙伯雅应多添些担子,来替朕分忧。”
    垂手而立的温体仁, 听闻天子所讲之言,虽脸上没有变化,但是这内心深处,却变得极为复杂。
    天子的手段太老辣了。
    一场西市绞刑曝尸,极大的震慑了朝堂。
    甚至于此时此刻,这朝中的大臣,就没有人再提,被锦衣卫抓走的李如桢等人,一切都重回平静。
    “温卿啊…朕交给你的差事,办的不错。”
    崇祯皇帝合上奏疏,看向温体仁,开口道:“能叫袁可立就任山东巡抚,孙元化就任登莱巡抚, 虽说这过程长了些,但是目的达到了就好, 只怕温卿为了这件事情,费了不少心思吧?”
    “能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和荣幸。”
    温体仁姿态放得很低, 作揖道:“若是没陛下之威仪,震慑朝堂,此番吏部增递奏疏,想达成此事,臣恐不能办好此事。”
    碍于大明特殊的和完善的官制体系,尽管崇祯皇帝能直接越过吏部,擢升袁可立、孙元化,出任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不仅崇祯皇帝对辽东布局的谋划,会叫不少朝臣参悟到,继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辽前来上一场不大不小的兵变,用现实去胁迫朝廷,以逼迫崇祯皇帝,不改变对建虏的方针。
    毕竟改变对建虏的方针,就代表着向朝廷要粮饷,就给粮饷的时期,便宣告结束了。
    若是立在辽前的金山, 就这样被拦腰截断的话, 那对既得利益群体,又怎会轻易的答应呢?
    这辽东将门要是无耻起来,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更别提类似辽东将门这种势力,在大明九边重镇,可不是什么个例啊,依附在大明身上的蛀虫,何其多!
    再者说朝中不长眼认死理的家伙,同样也不少,就算杀一批,还会长一批,崇祯皇帝若是真的越过吏部,直接擢升袁可立和孙元化,那他们肯定死盯着不放。
    毕竟大明的高官位置,就那么多,被人半道截胡,肯定就挡着自己的路了,再牵扯到利益的话,肯定各种手段都会用上。
    到时袁可立和孙元化赴任后,治下出现任何小的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并死揪着不放的。
    “行啦,这些话就不必再说了。”
    崇祯皇帝摆手道:“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这点你就不必自谦了,先好好在军机处当差吧。
    这朝堂也到了变变的时候了。”
    天子此意,是想结束袁案,并趁机清理一下朝堂?!
    这些时日朝野间所闹出的风波不少,可锦衣卫督办的袁案,于午门重地张贴的大字报,那可是一张比一张劲爆啊。
    天子不会是想重组内阁吧?
    温体仁是越想越激动,虽说他在刻意压制着,但依旧叫崇祯皇帝,捕捉到了一些神态变化。
    ‘只怕这温体仁的心里,在想着怎样谋得自己更多的信任,好叫他能进内阁吧。’崇祯皇帝表面平静,然心里却暗笑起来,‘到底还是政客,自觉军机处这一特设衙署,远没内阁要保险,想谋取更大的权势。’
    其实崇祯皇帝的心里很清楚,在朝堂上的不少大臣心中,都自以为是的认为,特设的军机处,早晚被他们设法裁撤掉。
    当前军机处所掌权柄,是专管大明平叛事,倘若大明治下没了反叛,那军机处就失去了存在的法理。
    对于多数没有节操的大明文官,崇祯皇帝甚至不用多想,便能联想到后续会出现什么样的闹剧。
    比如在奏疏上平定山陕叛乱,外加承认建虏立国之事,只要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那没什么事情,是大明文官所不敢做的。
    温体仁走了,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离开了东暖阁,只不过他不清楚的是,之后要重组的内阁,的确有他的一席之地,且还是次辅的高位。
    崇祯皇帝要先将大明朝堂从无序的局势下,给拉回到有序的境遇下,叫朝中的多方势力相互制衡,将那些务实的官员,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好叫大明这堆烂摊子,叫内阁这边维稳住。
    这样崇祯皇帝才能腾出手,集中更多的精力,打造独属于他的国营经济体,编练完全受他掌控的新军,解决山陕反叛之势,逐步放建虏八旗的血,扩大并巩固自己的基本盘……
    长时间形成的党争风气,又岂是朝夕间就能扭转过来的?
    纵使崇祯皇帝是大明至尊,那也不代表他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就能完成逆风翻盘,帝王之气侧漏,引无数人竞折腰。
    “王伴伴,从你们内厂那边,挑选几个听话的人。”
    崇祯皇帝从奏疏堆里,抽出两個密封的信,递给王承恩道:“叫他们即刻启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袁可立和孙元化所在,将朕写的密信,亲手送到两位卿家手中。”
    “喏!”
    王承恩接过密信,微微欠身道。
    既然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这两个重要的位置,是叫自己选定的人占了,那崇祯皇帝针对辽东的布局,也要展开新的行动了。
    虽说在过去这段时日,孙承宗也呈递了几封密奏,讲述了辽前的情况,没讲过自己的困难,然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孙承宗在辽前的处境,只怕并不是太好。
    毕竟这一个袁案,就扰的朝野间是人心惶惶,再加之孙承宗贯彻自己所定之事,于辽前组织人手,着手挖设宽沟,构建坑道体系,这也难保辽前的部分将领,心里会猜想什么。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