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莲(2)
    “卢巡抚,下官心中有一言,不知当讲否?”看着涌出正堂的众将校,思绪复杂的李若链,看向卢象升说道。
    “讲。”
    卢象升言简意赅道。
    李若链想了想,开口道:“若是河南境内,所涉白莲贼人,不止归德、开封两府,亦牵扯到其他府县,那卢巡抚所定,岂不无法彻底铲除白莲?”
    “所以本抚才定此策。”
    卢象升微微一笑,对李若链淡然道:“先将归德、开封两府,各处可能存在的白莲贼人,一县一县的厘清,那才能查出更多。
    携贼人归大名府的各部,就是随时出动的援军。
    若查出其他府县,残存有白莲贼人,就依此策,继续外派,一县一县的厘清。
    本抚的手里,就这么点兵马,真要铺开了,就算出战一年,疲于奔波下,都不可能揪出所有,但缩小范畴就不一样了。”
    李若链:“……”
    卢象升这招够绝的啊。
    以所下军令压制,叫各部出动的兵马,保持高效、警惕的镇压效率,对各自所辖区域,展开相应搜查镇压。
    若是你足够幸运,分派到的区域,没有白莲贼人,那就直接率部回归,后续有流窜的白莲贼人,那也追责不到你头上。
    “那卢巡抚就不担心,分派的各部主将,监察副将,特别是两府的主将和监察副将,欺瞒一部分吗?”
    李若链继续说道:“毕竟此役是以我锦衣卫的名号,才得以越境出兵,他们似乎并不能得到好处吧。”
    “呵呵。”
    卢象升淡笑道:“本抚并不担心,除了这些外,本抚麾下亲兵,会分散各部,行暗查事。
    另外就算好处叫你锦衣卫得了,可对天雄军内部,并不受影响。
    在赶赴保定任职时,本抚已传陛下口谕,天雄军将会扩军,不能得朝廷官面嘉奖,但内部晋升呢?
    要知道我天雄军内部,亦有记功制的,此乃陛下特设,除天雄军外,也仅有勇卫营、忠勇军等少数几部有此特权。”
    李若链双眸微张,有些难以置信,天子竟对天雄军、勇卫营、忠勇军等部,竟信任到这等程度。
    若是这般的话,那上述诸部前脚刚扩编,后脚一应晋升,就在内部明确下来了?
    这直接绕开兵部了啊。
    天子就不怕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吗?
    事实上李若链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
    一来对天雄军、勇卫营等部新军主将,崇祯皇帝是信任的,毕竟他们的操守怎样,那都是有目共睹的。
    二来,上述各部新军,扩编到怎样的程度,崇祯皇帝都明确了。
    日后所供应的粮饷,包括提供的火铳、火炮、甲具、军械等,都是以此为定额的。
    或许这些主将,能私底下多招募些兵额,可怎样养活就是犯愁之事了。
    再者说,崇祯皇帝也已明确,各部新军论调事,三年一次,多重制约下,避免尾大不掉。
    三来,各部所开随军讲武堂,包括西苑讲武堂,所培养出来的将校,日日讲着效忠之言,潜移默化下,亦能影响到他们。
    崇祯皇帝只要能在上述诸军,做到公平公正,叫他们立下功勋,就能得到相应赏赐,那这些新军,为何要背叛他们效忠的天子?
    崇祯皇帝是大明天子不假,但他需要军队为倚仗,需要对他的旨意,言听计从的军队!
    而不是兵部一纸调函,就能调动的军队。
    这些新军走出的将领,日后将成为崇祯皇帝,逐步掌控各地兵权,为后续重厘军事权柄做准备。
    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崇祯皇帝必须要扭转过来。
    各地的平叛事,就是磨练这帮新军的磨刀石,谁能凭功晋升上来,那未来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
    乾清宫,东暖阁。
    “都看看吧,前脚直隶和山东两地,呈报灾情事,后脚白莲余孽,就冒出来了。”崇祯皇帝怒摔奏疏,看着内阁和军机处的大臣,沉声道。
    “朝中的那些大臣,一个个还有脸在这里,向朕呈递规谏奏疏,请罢赈灾公署事,现在怎么说?”
    韩爌、温体仁、王洽、周延儒这帮阁臣、枢辅,骤然听闻此言,一个个露出惊疑的神情,不敢相信他们听到的是真的。
    ‘这李若链算是良才,不过那吴孟明就是草包,看来要废掉了。’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却暗暗思量道。
    ‘是时候从锦衣卫内部,先简拔起一批有能力的人了,逐步分骆养性的权,现在骆养性这把刀,用起来还算顺手。
    若什么时候,像吴孟明那般不好用了,就废掉吧。
    不过这个时候,卢象升应该在保定府那边,明确肃清白莲余孽的事宜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先替他在朝铺铺路,等肃清白莲后,这直隶巡抚的位置,就算坐稳了。’
    跟势大的文官群体相比,崇祯皇帝最大的优势,就是先知先觉。
    只要能提前谋划好,交由信任的人,解决相应的问题,那就能抢占相应的先机优势。
    至少在这一思路下,崇祯皇帝所倚重的那帮务实的良才,就没有叫崇祯皇帝失望过。
    文官是这样。
    武将是这样。
    “此事朕准备派人,着直隶巡抚卢象升,全权负责。”崇祯皇帝神情冷然,看着眼前的众人,说道。
    “鉴于白莲余孽事,今后在这朝中,若叫朕再听到非议赈灾公署者,那就罢黜官职,滚出朝堂!”
    大明没有后世那等便捷的通讯手段,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是存在时间差的,是存在信息差的。
    崇祯皇帝在朝并不清楚,卢象升针对后知后觉的灾情,加之白莲贼人事,做出怎样的灵活决策。
    卢象升亦不清楚,崇祯皇帝借呈递御前的白莲事,给他铺了怎样的路,又在朝达成怎样的目的。
    但是两者的所思所想,却有相辅相成之意。
    借灾情事,借白莲事,崇祯皇帝能在朝化解部分压力,并为后续部署落子,卢象升在地方能坐稳直隶巡抚,为后续治理北直隶,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7017k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