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三百四十三章 议九边(1)
    中枢的问题,地方的问题,就像是两道口子,撕裂了大明社稷的根脉,让大明的元气不断流失。
    苛政勐如虎。
    趋利避害的风气一旦形成,想要踩住急刹车,避免不好的趋势蔓延,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并不清楚他带来的影响,正加剧江南诸省的治下,某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反扑。
    不过针对某些群体的清除暗杀,同样是这帮既得利益群体所不知的,既然利益之争不可避免,那崇祯皇帝就不会妇人之仁。
    该杀就杀。
    该除就除。
    反正就是一群于国于民都无用的利己派,与其留着他们祸乱朝纲,破坏秩序,暴敛财富,倒不如早点归西的好。
    暗杀这等手段和策略,能用,但却不能滥用,一旦成瘾,只会破坏大明的基准秩序,好在崇祯皇帝不会上瘾。
    “近期朝堂的是是非非,想来是影响到不少人,朝野间议论者更是不少。”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伸手对王洽他们说道:“但是朕觉得不正之风,要是不能荡平,那国朝就失去了威仪,国朝没了威仪,那天下就会不稳!
    朕不希望朝中所生风波,影响到军机处,毕竟现阶段的大明,所面临的平叛势头,并没有真正结束。
    一个此前肆虐山陕的流贼。
    一个此前肆虐辽东的建虏。
    前者在朝廷的镇压下,流窜进了青海地界,对土默特部造成冲击和影响,但朝廷却不能放松警惕。
    后者在朝廷的统筹下,在辽地的势力收缩,除我朝戍边军外,还有义军、蒙古各部,威胁到他们。”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等军机大臣,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对此次天子的召见,诸臣心里都有些揣摩不透,毕竟外朝所生风波,让他们都有些看不透朝局了。
    尤其是科道归一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和风波很大,可崇祯皇帝所亮明的强硬态度,让很多人都清楚朝局变了。
    “朕今日将你们召集过来,想聊的事情很明确,九边!”
    崇祯皇帝眼神凌厉,看向殿内诸臣,掷地有声道:“从万历朝所生的那场萨尔浒之战惨败开始,我大明的军队,就像是废了一样。
    不管是对建虏八旗,还是对蒙古各部,亦或是自身的流贼。
    算是诠释了一句话,逢战必败,越战越败!
    朝廷每年真金白银拿出不少,可所面临的境遇和局面,却称得上是每况愈下,诸卿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为什么?”
    殿内安静极了。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一行人的思绪,随着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追忆到万历朝,追忆到天启朝。
    过去的十余年间,对大明君臣来说,就像是一场魔幻的梦境,所生出的众多战争,大明赢的几乎是屈指可数。
    纵使是赢的那几场战争,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可以说表面上看是赢了,可实际上来讲却是输了。
    “朕想问问诸卿,在过去十余年间,朝廷向九边调拨多少钱粮?”见众人沉默不言,崇祯皇帝继续说道:“要是觉得算不清楚,可以将辽东刨除掉,谁能告诉朕?王洽,你是兵部尚书,应该清楚吧?”
    被天子点名的王洽,心里一紧,没由的身上冒出冷汗,在众人的注视下,作揖行礼道:“启禀陛下,臣……”
    可说着,说着,王洽却怎样都讲不出来。
    不是王洽不称职,实则是这十余年间,所调拨的粮饷太多,这没有详细的统计,根本就算不清楚。
    “王在晋,你说。”
    “臣……”
    “黄立极,你说。”
    “臣……”
    见王洽讲不出来,崇祯皇帝又接连点了几名大臣,可王洽讲不清楚的事情,他们同样也讲不清楚。
    过去在军机处这边,王洽、王在晋、黄立极这帮军机大臣,忙着整顿京营,忙着整顿京畿卫戍,忙着裁撤京畿所设卫所,忙着统筹各地的平叛事宜,仅仅是这些事情,就让他们忙的团团转了。
    像过去存在的湖涂账,烂账,他们根本就没有精力去想。
    “哈哈…说出来谁相信啊。”
    见到殿内诸臣无不低着脑袋,崇祯皇帝抚掌大笑道:“九边这等重要的地方,朝廷过去十余年间,究竟调拨了多少粮饷,竟没有人知道。
    甚至连朕这位大明皇帝都算不清楚。
    九边重镇的粮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就变成了一本湖涂账,一本烂账,详细的数额不知道。
    那估算的数额,只怕有1500万两银子吧,应该只多不少吧!”
    在大明最怕的就是深究,因为你深究下去会发现,藏在表面之下的,堆满了不忍直视的腌臜物!
    在大明,最不怕的是皇帝无能,毕竟有一个高效的官员队伍,围绕着大明所设的国制,还能良好的运转起来。
    最怕的是皇帝想勤政,想改变,可到头来却发现队伍烂掉了,国制破坏了,这越是想做些事情,就越是加剧崩坏。
    因为欺上瞒下,欺上压下,已经形成了风气,为了自己那点利益,哪怕是损害社稷的根脉,都是在所不惜的事情。
    恰恰是这一根本所在,崇祯皇帝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大刀阔斧的改变,而是等自己手里的底牌增多,才逐步的改变策略。
    “陛下,通过京畿卫戍调整的成功,臣以为针对九边重镇,可以适当的进行调整。”丁启睿走上前,神情正色道。
    “像守土有责的贯彻落实,像明确各边镇的军队建制,像厘清围绕九边所设卫所等事宜,都能通过军机处有序推进。
    从万历朝的后期开始,我大明北疆所设边镇,几乎年年都遭受蒙古各部的侵掠,动辄就打破长城防线,肆虐进山陕等地。
    特别是河套蒙古各部,是必须要解决的危害。
    不过九边重镇的情况,又跟京畿、辽东等地情况不一,所牵扯到的层次很多,国朝想要调整这些,就必须有详细的谋划才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