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综合其他 > 诸天旅行从地下交通站开始 > 第二百二十九章 监国到手,建文传信
    “老爷子让我写奏本,说分析一下,这事是谁干的,怎么实施的,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
    “我要是写的好,老爷子会问,这事你怎么知道的!”
    “要是写的不好呢,老爷子还会说,你这不挑事吗?”
    “你说这奏本,我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唉!”
    春和宫后殿书房中,朱高炽一夜没睡,愁得不知白了多少根头发,桌子上摊着的纸,只字未落。直到天蒙蒙亮,太子妃张妍睡醒了,打着哈欠寻到了这里。
    朱高炽窝着火埋怨着,张妍可不懂这些,反倒有些高兴。
    老二又被圈禁了,太子府也能过几天安稳日子。
    “安稳?妇人之见!你等着吧,这事儿可没完,老爷子是那骂一顿就算了的人?他一天不折腾我他就难受!”
    “儿子呢?”
    “没回来,昨晚上宫里过来传话了,老爷子让瞻基这几天住到宫里去,就不回太子府了。”
    夫妻二人又说了会儿闲话,关起门来埋怨皇帝,及至天色大亮,宫人们进了早膳,朱高炽哪有心情吃饭,只用过了八个大肉包子两碗粥,就嘟囔着胃口不佳让撤了。
    与此同时,乾清宫里,李煜也刚陪老爷子用过早膳。
    朱棣吃饱之后,招来小鼻涕,竟当着太孙的面,处置了太子府。
    罢掉太子监国之职,从即日起,所有奏本军报各地文书皆不在送往文渊阁,直送武英殿;太子府属官,皆调离太子府,命内阁三杨路武英殿辅政;令太子闭门谢客,将养身体。
    文渊阁与武英殿隔了一个广场门对门,前着是太子处理公务之场所,后者是皇帝理政之所在。
    自大明建国,朝廷中枢政令大多出自文渊阁。
    洪武年间朱标常年监国;永乐年间朱高炽常年监国;中间就隔了个建文。
    旨意一下,自有宫人前去传达。
    “猴崽子,吃饱了,待会儿你就去武英殿,帮着爷爷看看奏本什么的,有什么不懂得,写张条子去问你爹。”朱棣放下筷子,站起身伸个懒腰:“除了军报,政务上的事就少来烦爷爷,直接去问你爹,他比我懂。”
    “拿不准的事情,也多问问内阁三杨的意见,他们都是你爹培养起来的人才,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不是,爷爷,您这是把我爹干的事都让我干了?”李煜有些傻眼,这怎么光让干事不给名头啊?监国呢?
    朱棣在殿内踱步,一回头:“怎么?不愿意?”
    “不是,只是……孙儿听闻,名正才能言顺嘛。”
    “瞎说,你爹尚在,让你坐了监国,要把你爹要置之何地?传出去,堂堂太子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太子的脸面早就被您践踏了不知多少回了!李煜内心暗戳戳的吐槽着,嘴上却央求道:“没事儿,我爹脸皮厚,反正是一家人,我两父子一体,他应该与有荣焉。”
    “你这嘴啊,也罢,也罢。”朱棣笑骂一句:“左右都是你父子的事,这监国的位子,就允了你吧。”
    “多谢爷爷!孙儿一定殚精竭虑,为大明国事鞠躬尽瘁!”
    朱棣不待见长子,却对长孙青睐有加;这次,监国之位定下,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锻炼长孙的治国之道。
    上午,去春和宫宣旨的小鼻涕回来,把堆在太子府的公文奏本全数装箱带了回来,连同太子的监国印信,一并搬去了武英殿。
    老爷子办事极利索,李煜在武英殿刚处理了两份奏本,监国的正式诏书就下来了。
    许久未曾理会过的系统提示蹦了出来:可选任务一完成!
    原来这就算取得国家权柄?我还以为要等送走老爷子之后呢!李煜内心嘀咕了一句,奖励且留着吧!
    “臣等恭贺监国太孙殿下!”三杨同时跪地行礼。
    李煜也是理过政的,虽然不是在大明世界,但一法通百法通,又有三杨辅佐,打理起政务来信手拈来,朝中文臣过半出自太子府,其余的也大多是老爹一手提拔起来的,自然不会给李煜拖后脚,各种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比起老爹来丝毫不遑多让,不过三天,便让朝臣信服,直夸赞太孙颇有太子之风——只是有些事儿上不如太子仁德罢了,比如某地县官贪污被揭发,太孙直接判了斩立决,全家流放交趾。
    不过也无伤大雅,谁让他犯了大明律嘛!
    太孙如此贤德,大明后继有人,朱棣在皇宫里盯了太孙三天,大为欣慰,然后带着小鼻涕和郑和住到鸡鸣寺里去了,临走前,却还不忘再次下口谕训斥了太子一顿:
    老大,别以为老子离了你就玩不了这个朝廷了!瞧,咱大孙比你能耐!
    “我这个爹啊!”
    春和宫里,朱高炽被两个小太监搀扶起来,哭笑不得摇了摇头,扯住传旨宦官:“老爷子又住到鸡鸣寺里了?”
    “回太子爷的话,陛下今早上去的鸡鸣寺。”
    “太孙如何了?我这好几天没见到他了。”
    “回太子爷的话,监国太孙殿下一直住在武英殿,操劳国事。”
    “行了,知道了,你回去吧,替我转告陛下,让他注意身体。”
    朱高炽心宽的很,心宽才能体胖嘛,他这小三百斤的体型,说他肚里撑船都有人信。
    那天一大早,亲爹罢了朱高炽的监国之位,本来太子夫妻还惶恐不安了两个时辰呢,可还没到中午,宫里传出话来了,监国之位给了太孙了!
    那还惶恐个屁!
    “老二啊老二,机关算尽太聪明,得,白忙活!”
    传旨太监走后,朱高炽幸灾乐祸的嘟囔一句,他知道老爷子为何不待见自己,不类己嘛!
    不类己倒也罢了,可朱高炽行事手段,与懿文太子极其类似!
    老爷子亏着心呢!
    不过好在,有大儿子保着自己呢!
    朱高炽哼着小曲,正想回房,一抬头,却见自己那大儿子穿着一身蟒袍,极为英武,迈着八字步走了进来。
    “爹,忙着呢?”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朱棣离了皇宫,李煜便稍微松懈起来了。
    正巧,今日政务不多,有三杨帮衬着给出处理意见,李煜不到一个时辰就处理完了。
    穿上老爷子特赐的监国蟒袍,四四方方,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监国印玺,用绳子栓了,挂脖子上。
    打着“奉旨监国”的牌子,宫内乘辇,及其嘚瑟的从皇宫一路张扬到太子府。
    李煜就是故意的!
    宫内一向是看人下菜碟儿,那些宫女、太监眼见得太子爷失了势,私底下嘴碎的很,不见得有多少打算投向汉王了。
    李煜如此张扬,就是告诉他们,太子虽然被卸了权,但位子还在,自己这个太孙更是极得皇帝宠爱,让这帮嘴碎的都规矩点。
    再一个,便是替老爹安抚太子党的人心了。
    “嘚瑟个什么劲儿!你爷爷刚离开皇宫不到俩时辰,你就跑回太子府了!还打扮成这模样。”朱高炽蹙眉打量了儿子,板着脸教训着。
    “爹,您瞧这东西眼熟不?”李煜却不接他的话,拽下脖子上挂着的哪一方印玺,掂了掂,炫耀似的挑挑眉。
    那能不眼熟吗?朱高炽用这玩意儿用了十年!
    朱高炽啐了一口:“呸!熊孩子!成心看你爹笑话是吧?”
    父子二人说了几句话,李煜又去给张妍请了安,回自己小院收拾了点惯用的东西,带上胡善祥,又去命人把关了半月的孙若微带过来,带着姐妹花,回了皇宫武英殿。
    武英殿虽位于前朝,但最近一段时间,李煜显然是打算住在这里了。
    姐妹相见,没有起任何波澜。
    失散十年,年幼的记忆模糊,孙若微和胡善祥早就不记得对方的样子了,只是觉得对方看起来眼熟,发自内心的亲切。李煜故意没告诉她们实情,就是想看看她们多久才能认出对方——这也是闲的!
    孙若微宫里规矩学的不错,虽然还是那个娇蛮的脾气,但也收敛了不少。
    对来武英殿问政的朝臣们依旧没有好脸色,但面对李煜,至少懂得恭敬、顺从,不再大呼小叫。
    李煜住在武英殿理政的这段时间,便由这姐妹二人侍候。
    转眼间,又是一旬过去。
    朝政越来越顺手,内阁三杨发挥的作用极大。
    明初内阁,并没有以后那种权利,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咨询而已,干的是秘书的活,李煜偷懒,私底下不少朝政都交予三杨给出处理意见,若是说的在理,自己再照抄一遍,这朝政处理起来自然是颇为顺手了。
    鸡鸣寺里的老爷子兴许是知道了,但并未传话禁止。
    这天,李煜刚理完事,锦衣卫来报,消失许久的孙愚再次出现在应天城,还直接找上了锦衣卫镇抚司。
    孙若微眼皮跳动,精神高度紧张,立在李煜身侧,手心里全是汗水,就等着看太孙如何处理自己父亲。
    若是,若是狗太孙处置了父亲,那自己就拔下簪子捅死他!
    “你这么紧张干嘛?”李煜敏锐的察觉到身边传来的一丝杀气,转头玩味的看着孙若微。
    “怎么?又想玩刺杀的手段?规矩白学了,我看你是皮痒了,该罚,去那边趴下。善祥,取藤条来。”李煜挥挥手,又吩咐锦衣卫:“带孙愚来武英殿。”
    那报信的锦衣卫大气都不敢出,一直不敢抬头,太孙家事,哪是自己能看的。
    胡善祥取来小指粗的藤条,李煜一把接过;太孙要见父亲,说明父亲无事,孙若微紧张的情绪顿时一松,又看看太孙手里的藤条,脸颊腾的一下通红。
    孙若微跪倒:“太,太孙殿下,奴婢错了。”
    挨打孙若微不怕,可这王八蛋太孙,藤条打的从来不是正地方!
    “错了认罚,过去趴下。”
    两刻钟后,孙愚被带至武英殿。
    “草民孙愚,拜见皇太孙殿下。”
    孙愚进门便恭敬的跪下叩首,李煜命其平身后,孙愚刚要说话,却见太孙身边站着的,正是自己那朝思暮想的养女孙若微!
    只是,女儿脸上泛着红晕,额头上隐隐有汗珠,倒像是,倒像是……
    “孙愚,好久不见,你也看到了,你的女儿,可活的好好的呢!”李煜淡淡开口:“我信守承诺,保你女儿平安,希望你这次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孙愚谦卑拱手:“自是不敢辜负太孙。”
    “有建文的消息了?”
    “回禀太孙,愚确实带来了建文皇帝的书信。但愚斗胆敢问太孙,那些被锦衣卫抓走的……”
    “那些靖难遗孤都在诏狱里关着,有吃有喝,并未受刑。”李煜笑了起来:“孙愚,你胆子确实不小,真会挑时候提条件。”
    “罢了,我就给你透个底,陛下答应了,建文一露面,那些靖难遗孤即刻释放,遣回奴儿干都司。”
    “孙愚带那些苦命人谢太孙殿下宽宏,谢陛下洪恩!”孙愚起身,再次轨道,恭敬的叩首,从怀中找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此乃建文皇帝亲笔所书,与陛下见面一事,建文皇帝答应了。”
    李煜接过书信,信封上打着火漆,李煜自然是不会冒失的打开看上面的内容。
    “带上孙愚,去鸡鸣寺见驾!”
    鸡鸣寺中,朱棣又在与道衍下棋,小鼻涕伺候左右,郑和不再,他这个内官监太监忙得很,船队带回来的货物要发卖变现,填充内帑与户部国库;要准备下一次下西洋时“赏赐”给藩属国的礼品等等。
    “爷爷圣躬安。”
    李煜请安起身,还未开口,老爷子便一伸手:“东西给我,把人带进来吧。”
    感情这是早就知道了!
    李煜将书信呈上,朱棣把信放在棋盘上,面带苦笑,盯着信久久不语。
    老和尚一把拿起,刺啦一声便撕开封口,把书信抖开,往前一递:“看不看?不看我便拿去烧了?”
    卧槽!这和尚真勇!李煜发自内心的赞叹。
    朱棣却并未怪罪,叹息着接过信,慢慢细读起来,看着看着,几滴泪水顺着眼角淌下。
    这一幕恰好被刚进来的孙愚瞧见。
    也不知朱允炆在信里写了些什么,竟惹得杀人如麻的老爷子掉了眼泪?李煜心中好奇,好想把信拿过来,见证一下这历史谜团。
    “阿弥陀佛!”老和尚长宣一声佛号,朱棣如梦初醒。
    用袖子擦拭了一下眼角,把信折好,收起,放在怀中。
    “瞻基,最近你监国不错,爷爷很欣慰。”老爷子先是夸奖了一句,又吩咐道:“你去趟诏狱,把那些个靖难遗孤里的几个领头的放了,在城里给他们找个住处住下。”
    “是!”李煜点头表示听懂了,老爷子还有半句话没说:给他们找个住处,监视起来,莫跟丢了,以便随时再抓起来。
    看样子老爷子果然还是没想好如何处理建文啊!甚至更偏向于把建文皇帝一刀杀了。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