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国内之后,秦齐楚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新高峰”基地。即便在担任作战处长之后,秦齐楚也很少回空军司令部。只不过,他在“新高峰”基地做什么,空军司令部从来没有对外宣布。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新高峰”基地的半年时间没有白费。在他回到空军司令部之后,空军就对装备展规划做了调整,取消了一些,也增加了一些,还对一些研制计划的优先级别做了调整。最显著的就是,把j-16的装备计划完全推翻,最先采购的不是原先计划的多用途型,而是电子战型。
现在,这些获得了最优展权的j-16即将挥决定性作用。
要说什么的话,只是给秦齐楚的时间太少了。到冲突爆的时候,空军只收到了八架具备作战能力的j-16。
按照空军提出的要求,批生产与交付的j-16都是电子攻击机,军方编号为j-16dg。
严格说来,j-16dg是华夏的第一款电子攻击机。虽然在此之前,空军与海航早就对部分j-11b与j-11c做了改进,使其具备了携带电子对抗吊舱与反辐射导弹的能力,也可以用来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但是受到基础设计限制,这些半路出家的战机都算不上是真正的电子攻击机。
很简单,在执行电子压制任务的时候,j-11b与j-11c的效率都不够高。
j-16dg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除了保留有限的空战能力与打击能力之外,这种战斗机的主要系统全都针对电子打击重新研制。在典型任务模式下,j-16dg能携带两具大型副油箱、三个多功能电子对抗吊舱、两枚反辐射导弹与两枚自卫用的格斗导弹,对一千二百千米内的防空雷达进行压制与打击。如果不带反辐射导弹,则能在距离基地八百千米的地方执行两个小时的电子压制任务,或者伴随攻击机群打击一千五百千米内的目标,即为攻击机群提供护航。
如此强悍的作战能力,即便放眼全球,也无机能出其右。
当然,电子攻击机最擅长的就是进行电子干扰,而且是压制干扰,瘫痪敌人的各种电子设备。
此时,东海上空,四架j-16dg正在执行伴随护航任务。
这四架j-16dg掩护的是八架j-11b。
因为由同一平台改进而来,除了j-16dg是双座型,而j-11b是单座型,两种战斗机在外形上的区别微乎其微,所以两种战斗机的雷达信号特征也几乎是完全一样,几乎无法区分出来。
可以说,这也是j-16dg的一个优势。
在伴随同类型重型战斗机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敌人的预警机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即无法及时现机群里的电子攻击机。
既然现不了,又如何克制呢?
要知道,在防空作战中,防守的一方必须先打掉对方的电子攻击机,不然己方的防空系统就会受到威胁,甚至会被彻底摧毁。不管是地面的防空雷达、还是空中的预警机,都是电子攻击机的打击对象。不要说四架电子攻击机,哪怕只有一架,也能够让防守方产生如芒在背的感觉。
现在,扶桑空中自卫队就是这种感觉。
在探测到那批华夏战斗机的时候,-12od的迎头攻击范围之内,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四架f-22a没有立即开火。在这个距离上,只要那些战斗机立即转向,甚至不用加就能飞出aim-12od的动力射程。
又过了一分钟,在距离缩短到八十千米左右的时候,四架f-22a再次启动火控雷达。
这次,四架f-22a没有只做样子,而是在各自锁定了三架敌机之后,又各自射了三枚中程空对空导弹。
从启动雷达到射完导弹,用时不到十五秒,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般。
当然,在这十多秒内,四架f-22a的火控雷达一直盯着锁定的战斗机。
只是,射导弹的不止是f-22a。
就在四架f-22a6续射出aim-12od的时候,迎面飞来的华夏战斗机也射了导弹,不过不是空对空导弹。
在关闭火控雷达之前,四架f-22a都探测到了华夏战斗机射的导弹。虽然无法确定导弹的型号,但是可以肯定是一种雷达信号极为微弱的导弹,而且这些导弹在射之后并没有加,也就可以排除是空对空导弹的可能。
如果不是空对空导弹,那是反舰导弹?
相关数据,通过数据链送给了e-767。因为离得太远,而且华夏战斗机射的那种导弹的雷达信号极为微弱,预警机根本看不到。如果不是离得足够近,f-22a的雷达也未必能够探测到那些导弹。
在预警机来指示之后,一架f-22a再次启动雷达,对前方空域进行搜索。
当然,这架f-22a很快就现了那些导弹,随后就做出了肯定判断。
确实不是空对空导弹,是一种以亚音飞行的导弹,而且飞行高度已经降低到了一千米以下。
反舰导弹!
没错,就是反舰导弹,而且是采用了隐身设计的反舰导弹!
显然,这些反舰导弹是冲着第四护卫群的三艘驱逐舰去的。只不过,暂时不用担心,因为导弹还在数百千米之外,以其度至少要飞行半个小时。至于半个小时之后,这些导弹会不会打中战舰,根本不用担心。既然已经现了导弹,获得其飞行线路,派战斗机去拦截就不是什么难事。
按照预警机下达的命令,四架f-22a继续追击已经转向的那些华夏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