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起窑,烧陶
    老陶匠家里残破,汉代人不做凳子的,而是随地铺一张草席,跪坐在草席上。
    老人家里连席子都没有,招待刘备和李孟羲进屋,老人说着话就要去把床上的草席揭下来铺个座。
    刘备忙叫住老人,“老人家,不必忙碌,我俩有事,一会儿就走!”
    因为连个席子都没有,老人有点不好意思。
    随后,刘备就说了来意,说买点煮粥饭用的陶瓮瓦罐之类的。
    老陶匠摩挲着粗糙的满是口子的手掌,小心翼翼的问,“恁是想要多少?我屋里有那做好的,恁看够你用不,不够再做,中不?”
    “也好。”刘备点头。
    做好的瓦罐之类的陶器在另一屋子放着,大大小小的陶器堆了半屋子,就那么随意堆着。
    门口,放着一个最大的大陶瓮,半人高,比水桶粗,这玩意儿要是做饭,能做三四十人的饭。
    老人对自己的这件大瓮好像很满意,陶瓮胚满形正,表面光堂,颜色烧的也好看,一体红棕色,这大概是老陶匠最得意的作品。
    老人把陶瓮挪出来,手指了指大瓮,憨厚的笑了笑,意思像是在说,看这个做的咋样。
    按刘备的眼光来看,这个瓮看着又大又漂亮又厚实,相当不错了。
    但,和军师商量过,军师说,最好还是一人一个陶瓮为好。
    既然一人一个,陶瓮自然不能太大了,不然浪费柴。
    最好,大小刚好够煮一人吃一天的饭。
    刘备瞅了几眼大瓮,抬头朝屋里又看,“有小点的不?”
    刘备没看上老人的杰作,老人有些失望。
    满屋子都是老人积攒下来的陶具,李孟羲带着好奇,就去翻了。
    翻了片刻,李孟羲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
    这个东西在最底下压着,方方正正的,两足双耳,分明就是个鼎的形状。
    陶土的鼎,很小,还不如狗盆大呢。
    见到李孟羲把这个玩意儿拿出来了,老陶匠呵呵笑了,“这是我家孙儿捏着玩的,用不成的!”
    难怪这东西小巧玲珑的跟玩具一样,原来还真的是玩具,是小朋友自个捏着玩的。
    要做的陶瓮属于个人炊具,最好是,早上煮了一瓮粥,早上吃过,剩了一多半,然后剩的粥就放那里,中午或晚上干完活回来,添一把柴,也不用煮滚,稍微热一下,就能吃热粥了。
    所以,陶瓮最佳的容积应恰好是一顿能做一人一天的饭为好。
    而一个大人一天得吃多少饭呢,李孟羲不太清楚。
    刘备应当熟悉。
    “加粮放八碗水,熬五碗,早两碗,晌午一碗,待黑再两碗。
    用大小可盛大碗水的瓮最好。”刘备说着。
    最后,挑了一个一个合适的瓮,刘备左看右看,还是觉得瓮大了一点。
    “老人家,差不多就这么大,再小个一指头就差不多了。”
    老人接过陶瓮,看了一眼,这个就够小了,是打泥胚的时候,剩的泥做了小的。
    没想到,刘备要更小的。
    “再小木有了。”老人迟疑,看着刘备,“得重新做胚,恁准备要多少个?”
    “一万个。”正翻腾陶器的李孟羲停下了,他一旁插话,“最少,八千个。”
    这个数字,听的老人一愣,惊讶的瞪着眼,张大了嘴巴。
    刘备笑到,“正是如此,一万个,老人家能忙的过来吧?”
    大生意啊!一万个,一个哪怕赚他一文,就是一万文,就是十贯钱。
    老人家有些激动的摩挲着手掌,“明个老汉我去拾点柴,柴够了多少都能做!”
    关于起窑烧制陶器,李孟羲不知相关细节。
    随着老人一起去看了屋后的一个陶窑,窑不大,就两个屋子那么大。
    问过老人,烧陶器废柴,烧一窑得不松劲的添柴,得烧多半晌。
    还有,陶器的器胚也得先把黄泥摔打瓷实,把泥的沙啊草啊什么的弄净,做出来才不容易裂。
    而产量的话,一窑能烧七八十个。
    李孟羲听明白了。
    陶器生产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挖泥,把泥淘洗干净,然后,活泥,摔打泥胚,然后,把泥胚捏成器具形状。
    接着,胚放窑里,封窑,留几个出火口,然后添柴烧。
    其中,从挖泥开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力。
    要是,让老人家一个人干的话。
    首先,挖泥就得一个人个一两个时辰,然后,淘洗黄泥,摔泥胚,这至少得忙活半天,才把泥弄瓷实。
    然后,还没捏几个器胚呢,天都黑了。
    这样,重复干了三五天,终于捏够了一窑的陶器。
    再出去捡柴,捡三天的柴,不一定够烧一窑的。
    于是,老人一个人干,烧一窑,七十个陶器,前后得花少说七天时间。
    也就是,平均一天生产十个不到。
    而义军需要的陶器是万个之多,岂不是,得等一百天。
    时间宝贵啊,黄巾之乱如火如荼的,不赶紧把流民安排好,出去打黄巾挣军功,待这儿等陶器一等百十天,太消磨时间了。
    所以,不能全指望老人家一个人干的。
    “要不,柴我们来筹备,老叔你只管拉泥胚,如何?”
    “再一个,一个窑怕是做的还慢,赶明我军派一些人来,老叔你看着,再建十个窑,十个窑一块开工,岂不快的多?”
    李孟羲只担心一个,怕老陶匠藏着技术,不肯露出来,不帮着搭窑。
    但,当李孟羲说,柴火义军全管了,搭的窑用完,窑全给他。
    老陶匠欣然接受。
    就这样,第二天,空闲的众多人手,一下去了三百人,拉了劈好干木头十几大车到了老陶匠家里,让先烧着,烧完了再拉。
    然后,让老陶匠帮忙找地方,指点着把窑搭起来。
    因为性价比的问题,老陶匠自家用的窑很小,比较省柴,但要是追求生产效率的话,窑还是大点的好。
    于是,三百人在老陶匠手下听命,开始拿着锄头铁锹之类的,挖土垒窑口。
    李孟羲也在窑场,帮着指挥人手干活。
    老人过来,试探着问,说活计这么多,怕干不过来,想走个亲戚,把几个女婿叫回来帮忙,问中不中。
    当然可以,熟手陶匠越多越好。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