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渔猎养军之极限
    义军越发走上正轨,很多事变得井井有条。
    扎营之后,民夫们不用吩咐就散了出去,以扎营地为中心散开,满地寻找可利用的一切物资。
    蒲公英根,茅草根,车前草, 荠荠菜,某些坚韧的能用来编草鞋的长草,到现在,军中早收够了一千双草鞋,不再收了,可民夫们找草编鞋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依然在找草编鞋。
    到现在,军中万人,所有人脚上都有鞋, 没一人是脚。
    此相比黄巾刚投降时,是天与地的差别。
    民夫营各项物资都缺,唯独草鞋,多有存余。
    除长草以外,柴火也是一项重要的物资。
    民夫们不需自己生火做饭,干柴对民夫们的用处是夜里能生个火堆,烤火暖和,凑着火堆睡觉也温暖一些。
    还有树枝,军中不收草鞋了,收大篓,草鞋好编,大篓难编的多。
    篓得大,但也不能太大,得能装下一床被子些许杂物,且篓子得是方的,篓子的枝茬得编在外边。
    野外唯一能找到的稳定的编篓材料只有树枝, 民夫们扯来树枝, 粗的不用, 细的枝叶刷下来也不用,只留粗细合适的纸条用来编篓子。
    至于过粗过细的枝叶,拿绳子捆起带走。
    虽然枝叶是湿的,不是干柴,这不是问题,湿树枝背着走两天,晒也晒干了。
    甚至湿树枝还能给烤干。
    夜里,采到的湿树枝靠着篝火堆放,一夜时间,篝火的热量就把树枝给烤得干了七八成。
    就是靠着这样的方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民夫们从身上物资匮乏,到现在人人身上柴捆越来越大。
    民夫们四处采集之时,此时不需前后奔走联络的游骑们,则四处散开,各处盯着,以防野外有什么猛虎野兽。
    渔营又扛着渔营舟,背着鱼网,拉着车,背着篓子,跟着领路的斥候,去进行捕鱼大业了。
    渔营舟数量到了四艘。
    鱼网累积到了二十七张。
    单从渔营的人数上限来看,鱼网可能够了。
    但若是把鱼网作为半营级辅助装备来看,每一百五十人,需配鱼网一张用来山穷水尽时网鱼亦或是用来抓敌将。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配备鱼网,万人,需近百鱼网,二十七张网,远不够。
    渔营最高的收获记录,一夜网了小两千斤鱼。
    好运气不常有,这次遇到的,是处沼泽地,水浅不说,鱼肯定也不大。
    上次能网小两千斤鱼,那是幸运碰到了乡人挖的池塘。
    池塘水域,鱼必然比野外多。
    这是因为,一是,与长窄的小河沟相比,池塘水面宽阔,不用像河沟上捕鱼那样,每撒一网,都得往上游走好远。
    池塘里网鱼,稍微动下,就能换个新的撒网点,此是效率的不同。
    再者,池塘深浅适中,是最适合捕鱼的。
    野外,大湖水太深,鱼一惊就深潜下去了,鱼网罩不住深水,捕鱼效率有所折扣;至于潜水沼泽,水又太浅,撒网一拖,满网烂泥。
    池塘则大抵水深正好,水深能让网不止拖泥,网撒下去,也能大致触底,游鱼纵是下潜,也逃不过网的笼罩范围。
    第三则是,池塘这个生态环境,其本身能生存的鱼就比较多。
    河流等水域,河流流速快,所以很多小的水生植物是无法在河流上生长的,比如一些小的藻类。
    只见池塘上长满水藻,不见河流上有水藻,就是这样。
    水藻,还有别的一些水生植物,不能在河流生长,却能在池塘生长。
    因此,对某些草食鱼类来说,池塘里食物更多,池塘的生态环境也就能容纳更多鱼类生存。
    再一个,池塘大多数情况下,其食物资源比野外会多一些,因为临近人的居住点,经常会有撞门上的死麻雀,烂柿子,坏南瓜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往门前池塘扔,这就极大丰富了池塘中的鱼类食物,食物充沛,鱼自然就多。
    第三,池塘生态系统,鱼类的天敌也少。
    因为有人在附近活动,像是白鹭,水鸟等以鱼为食的鸟类,不怎么敢接近池塘的。
    河流中的鱼,会受到了水鸟的捕猎,数量会时时消耗。
    池塘的鱼不会受到天敌的猎杀,其数量,鱼的数量自然比河流多一点。
    综合种种原因,池塘水域,哪怕不人为投入鱼苗,鱼也比野外河流多一些。
    由此便可知晓,能遇到池塘的时候,那天鱼获必然会多,遇不到,鱼获就少。
    然不管鱼多鱼少,是有其极限的。
    依靠捕鱼的确是能多养很多人,可要想只靠捕鱼打猎就解决大军粮草,完全不现实。
    一支千人军队扎营于一处,能采集其方圆五里的鱼获,能猎杀方圆五里的野兽。
    万人军队扎营一处,能采集的范围,最多也就方圆五里。
    千人人手有些不够,万人倒是多了很多人手,倒是能多采集到很多物资。
    但方圆五里,物资就那么多一点,人再多,物资总量不会变。
    以如今义军的渔获状况看,大概平均算一下,平均每天网到的鱼,大致小千斤左右徘徊。
    千斤鱼,能养活千个民夫不被饿死。
    但战兵是得吃饱的,千斤鱼,能抵三百战兵口粮而已。
    如今,渔队未达到完全规模。
    如果渔队全规模,每扎营,把扎营地五里内所有水域尽可能的把渔全部捕捞的话,大概,需渔夫两三百人。
    鱼获,顶天三千斤。
    也就是说,行军途中捕鱼的极限是,日均三千斤鱼。
    靠捕鱼,极限能多养一千兵。
    捕鱼能养活一千兵,这不意味着,一千兵不带军粮,就靠捕鱼就能自给自足了。
    因为如果只是一千兵的话,那么,每扎营,一下就得分出去几百人出去捕鱼,一捕一夜,第二天还得换第二批人。
    单单捕鱼,就占用了三分之二兵力,因为捕鱼,士卒劳累不堪,就没了任何战力。
    故而,万人大军,可全力捕鱼。
    五千军,能出渔队三五队,且不累军力。
    千人之军,渔队三二十人,和现在义军的渔队规模一样,则就够了。再多,就损耗军队战力了。
    和捕鱼一样,有时遇林,或许三两百兵,把小树林一围,一轰,说不定撵出一窝野猪出来,一下就得到两三千斤肉,大大补充口粮,可打猎的收益极不稳定,不像捕鱼,能比较稳定。
    再怎么往高了算,以中原的山川地域,行军途中的渔猎最多能抵消不过千五百人的口粮。
    即,若万人大军,十分之一二成的口粮,或能依靠渔猎补充。
    十万人,则是百分之一二。
    纵观东西战争史,唯独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摆脱了后勤依赖。
    此中一个重要的关键是,一种能产马奶的马种,是蒙古矮马还是什么,不清楚。
    若是能找到和蒙古矮马一样的马匹,就算这种马匹冲击力速度等弱一点,也根本无所谓。
    只要有草,马吃草,人喝马奶,有草就不怕饿死。
    若能摆脱后勤依赖,直接当世无敌。
    马如何,李孟羲不清楚,按牛来类比,牛有奶牛黄牛,黄牛不怎么产奶的,除非是哺乳小牛期间。而奶牛,天天产奶。
    可见,牛有奶牛黄牛,马应该也有普通马和产奶的马之分。
    这个产奶的马,哪里能找,也是毫无头绪。
    马种资源最多的,是在北疆草原之上,各种马都有,若在汉末,有一线可能找到和蒙古矮种马类似的马种,那必然是去北疆寻找。
    可以说,若能达到蒙古军队几乎可以解决自解决五成以上的口粮,万人,只需带五千人的军粮,那么,其后勤压力,将比对手少一半。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少一半后勤压力,拖也能拖死九成敌人。
    ——
    渔营于沼泽地捕鱼,遇到了麻烦,水浅鱼少,网了半天,只弄到了一些小鱼。
    倒是有人从泥里找到了泥鳅,从泥里抠出了不少三角螺,螃蟹等。
    本来,三角螺渔夫们都要丢了,渔营缺乏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整个渔营没人想起水螺也是有用的。
    水螺人不能吃,砸开倒可以喂鸭子,还是跟来的斥候提醒,渔夫们这才想起把三角螺收集起来。
    渔夫们潜水滩里到处找泥鳅,螃蟹,水螺。
    鱼没多少,泥鳅看来也抓不到多少。
    水螺捡了几乎一满篓子。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