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反制贪墨之制衡法
    鸡鸭蛋在如今年月,尤其是在军中,比肉还金贵。
    所谓财帛动人心,李孟羲不敢完全保证负责养鸡鸭的人会一点不贪墨,那就只好尽可能的减少贪墨了。
    养鸡鸭的人手所需并不多,一个拉车的人,负责拉装满鸡笼的板车, 再一个替换的人手。
    再一人负责拉另一车,车上就放鱼杂,鱼杂是鸡鸭的饲料,这辆车也需一个替换人手。
    也就是,负责养鸡鸭小猪的人,四个就够了。
    为方便监视, 李孟羲觉得, 鸡鸭车可以放在眼前看着, 然后收鸡鸭蛋的时候自己亲自收,不假他人之手。
    人手所需不多,木匠营的人手各个有用,不好调离,李孟羲就去了民夫营,随便找了四个看着老实憨厚的青壮,把他们调入了淄重营,就负责喂养鸡鸭,还有小猪仔儿。
    对民夫们来说,喂养鸡鸭或许是个好差事,四个被挑来的民夫,看着笼子里活蹦乱跳的鸡鸭,个个喜不自胜。
    活派给四个民夫,四个民夫把车拉到厢车后面停下后,自觉的开始干活。
    李孟羲看到民夫把鱼杂拿给小猪喂时,他还愣了一下。
    在李孟羲的故有印象中,猪是吃剩饭的, 各种剩菜剩粥之类的,而不是肉。
    鱼肠和鱼鳃之类的, 是肉。
    李孟羲想起来了,猪这玩意儿还真能喂肉,猪是杂食动物,跟人一样,人能吃的,猪也就能吃。
    民夫拿几大捧鱼杂丢猪槽里,小猪吃的哼哼叫。
    李孟羲瞅见,民夫们也没个上料的工具,用手拿,太脏了。
    还有,鸡鸭装笼子里,还行,猪也装笼子里,放车上养,好像有点问题没注意到。
    猪这玩意儿,是造粪机器,装笼子里不好清理粪便。
    所以,猪笼,得特殊改造。
    鲁犁他们做笼子的时候,有考虑到在笼子里装上很深的木水槽,以防槽里放了水,随着板车颠簸,会把水撒出去,木匠们也考虑到,猪体型会长大,笼子也特意做的大了一点,倒是木匠们好像忘了猪造粪能力恐怖,不能按养鸡鸭一样的方法养。
    行军途中养猪还真麻烦,李孟羲挠头。
    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换笼养吧,反正猪小,隔三五天,换一会笼,不费多少事。
    蓄养一项没什么问题了。
    关于养鸡鸭和养猪的知识,李孟羲所知不多。
    猪反正已经煽了,鸡鸭笼也用麦秸铺了,鸡窝舒适度还行,还需要沙子,鸡需要吃沙子来帮助消化食物。
    “哥哥,你看,它下蛋儿蛋儿了!”
    弟弟开心的欢呼声,打断了李孟羲的思路,李孟羲转头,顺着弟弟的所指去看,他还真看到了,有一只母鸡下了蛋。
    李孟羲笑了,上前伸手把鸡蛋拿了出来,鸡蛋入手还是热的。
    今晚有鸡蛋吃了。
    李孟羲离开,去找水把鸡蛋洗了,而后,去伤兵营,田卜那里空闲器皿多,热水也多。
    借用一个小瓦瓮,李孟羲把鸡蛋丢里边,放火上开始煮。
    水还是凉的,还得一会儿煮呢,小砖就迫不及待的,蹲瓦瓮边,咬着手指头,迫不及待的等着。
    等鸡蛋煮熟的过程中,李孟羲在想鸡蛋的事儿。
    这会儿不在鸡笼边,假设,离开的这会儿,又有鸡下蛋了,那么那四个找来养鸡鸭的民夫,会偷偷把鸡蛋拿走吗。
    说不准。
    为尽可能的避免鸡蛋非正常损耗,李孟羲认真思考之后,觉得大概只有一个方法能杜绝监守自盗,李孟羲觉得可以用制衡法。
    简单来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还有,当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路边谁的自行车没锁,可能就会有贼胆偷车;但若是两人一起走的时候,则忌惮的多,人越多,相互就能制约约束。
    四下无人时,民夫看到鸡笼里的鸡蛋,或许临时就起了贼心,把鸡蛋偷了。
    要是有两个人的时候,还敢偷蛋的可能就小的多了。
    或许有时,刚好有两个蛋,甲民夫跟乙民夫商量一下,说正好咱俩一人一个,看咋样?
    甲民夫聪明吧。
    注意,此时,甲民夫得跟乙民夫商量,才能拿蛋。这得商量,不能随意拿了出来就是制约,乙民夫的存在,制约了甲,让甲不能肆无忌惮。
    民夫不能再肆无忌惮拿蛋,便就有效的减少了蛋的丢失频率。
    再者,人多,利益纠扯就大,甲一人拿蛋没什么顾忌,多了一人的时候,就算甲机灵,但甲跟乙商量一人分一个蛋的时候,甲需要承担风险,甲无法确定乙是怎样的人,乙万一是刚正不阿的人,一向上面告发,则是巨大风险。
    一人肆无忌惮,两人说不定忐忐忑忑的一人分一蛋,三人更忐忑,四人则可能因为只有三只蛋,而分赃不均,导致相互牵掣制衡之下,没人能去拿蛋。
    所以,养鸡鸭的人,不应该考虑节省人力,反而,应该多安排一些人。
    一车,配七八个人,负责看一车。
    只两人,利益很容易协调,七八人眼睛盯着,七八个人利益协调起来,难度十倍于两人。
    于是,人越多,鸡蛋失窃可能越小。
    这让李孟羲想到了,这似乎是概率问题。
    假设,人群中,刚正不阿的人概率,是百分之一。
    那已知,只有所有人都同意拿蛋,所有人都协调好的情况下,蛋才会失窃。
    那么,问,当有两人时,蛋失窃的概率是多少?
    当有两人,则这两人中,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是刚正不阿。
    既,概率相乘,蛋失窃的概率是99%x99%=98.01%.
    同理,若有三人,概率相乘,99%x99%x99%=97.05%
    四人,则是96.05%.
    五人则95.09%.
    不难算出,鸡蛋失窃概率,跟看管鸡蛋的人数,成反比。
    人越多,鸡蛋越安全。
    这只是一个概率。
    还有另一个有关的概率。
    鸡蛋数量总不能恰好够分吧?
    若只一个人,不管有一个蛋还是五个蛋,这一个人怎么拿都可以,没不用照顾谁的利益。
    既,若只一个人,这一个人手脚不干净的话,那么蛋的失窃概率是百分之百。
    再一种情况,六个人,有七个蛋,也能分,每人拿一个,剩下一个留那里不管。
    但六个人,只五个蛋的时候,六双眼睛盯着,就算六个人都想拿蛋,因不够分,反而谁也拿不到蛋。
    由此就可推测出,人个数多于鸡蛋个数时,鸡蛋失窃可能是最小的。
    那么结论便是,人越多,人数多于鸡蛋数的可能就越大,从而使鸡蛋失窃的概率就越小。
    那么,很明显了。
    有效降低鸡蛋失窃的手段很简单,找一群人去看鸡笼,四个人太少。
    当李孟羲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他回过神来,低头一看,瓦瓮里的水已经咕嘟嘟的沸腾好一会儿了。
    鸡蛋熟了。
    李孟羲赶紧拿勺子把鸡蛋捞起,想了一下,又找来凉水,把鸡蛋丢进凉水里。
    生活经验告诉李孟羲,煮熟的鸡蛋放水里冰一下,容易剥皮。
    这是因为,热胀冷缩,鸡蛋和蛋壳的收缩比不一样,因此使壳蛋分离。
    片刻后,李孟羲捞出鸡蛋,甩了甩水,笑着递给弟弟。
    弟弟笨手笨脚的把鸡蛋放膝盖上,流着鼻涕小心翼翼的剥着,不一会儿,蛋儿蛋儿剥好了。
    “哥哥,你吃。”弟弟懂事的把蛋给李孟羲吃,李孟羲看着弟弟脏脏的小手,和吸溜的鼻涕,有些嫌弃的摇了摇头。
    “你吃吧,哥哥不吃。”李孟羲摇头。
    小砖不愿,非让李孟羲咬一口,李孟羲便勉为其难的小咬一口,然后小砖开心的吃着蛋儿蛋儿,简单的开心洋溢在脸上。
    待小砖吃完了蛋,李孟羲领着小砖回去。
    回到厢车旁,民夫过来笑着说,刚又有鸡鸭下了蛋。
    李孟羲脸上露出有些虚假的笑容,装作惊讶,“呀,真好!”
    李孟羲去看,果然有鸡蛋。
    已经想好了该如何用制衡法扼制民夫偷蛋的李孟羲,他驻足片刻,而后去了民夫营,随便找了二十个人过来,加上之前四个,共计二十四个人,负责养区区三十多只鸡鸭。
    从人力利用效率来考量,毫无疑问,浪费了大量人力。
    但,现在情况是,大量人力没办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人力没鸡蛋来的重要。
    李孟羲自觉想到了一个挺有用的理论知识。
    反制人性之恶,好像都能用制衡法。
    不仅养鸡鸭,可以用此方法。
    还有若看守库房,应该严令,禁止有人单独看守,任何一环节,必须多人在,以尽可能降低监守之盗的概率。
    入库取钱粮的时候,也必须两人以上出入。
    诸如此类,等等。
    此是一条重要的核心感悟,其意义非凡,能对一切人性之恶以有效反制。
    是一切。
    包括烧杀劫掠,包括贪赃枉法,包括仗势欺人,等等。
    “反制贪墨之制衡法。
    以人制衡人,人相制,多一人,利益纠葛繁复一分,其协调统更繁复一分。
    此大抵符合概率累乘原理,人越多,反制制衡越强。
    一人陌行,可偷牛,两人陌行,可偷果,十人陌行,不能偷粒粟。
    大抵如此。”
    写完,李孟羲从车厢出来,天黑了。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