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四百四十五章 【军票】
    义军鲸吞至两万人,一个问题出现了,粮草紧张了。
    李孟羲从未听到刘关张三人说粮草如何,他一直以为粮草足够充裕,现在说粮草不继,让李孟羲始料未及。
    哪怕是没兵器呢,没兵器也好办,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总有办法。
    要是敌军强大,那也有办法,三十六计用一遍,不信不能屈敌兵势, 不信不能攻守易势。
    车不够可以就地伐木做车,草鞋不够可以发动民夫们去编草鞋,都不是难事。
    可唯独粮草不够了, 这个问题没任何办法解决。
    粮草一旦耗尽,义军一切努力,瞬间乌有。
    没吃的,俘虏们会造反,往好了想,义军行事仁义,俘虏感刘玄德恩德,不会造反,为了找口吃的,为了求活,黄巾会离开义军,再复反为賊。
    此时若为百姓计,为大事计,狠心的做法是,粮不够,那就把多余的人屠杀了, 老弱全杀,病残也杀, 只会种地不会骑术不善弓弩的无用之人也杀,只留少部分精华人力,如此,坑杀数千近万,则少了几千近万张吃饭的嘴,粮草问题顿时解决。
    可,行坑俘之暴行,刘备关羽断然不允,李孟羲也不想,连张飞都会觉得杀俘不详,不愿行此残暴之事。
    李孟羲知道军粮不继的时候,当时他正在木工营,木工营恰又有新板车做出,李孟羲照常例去淄重队拿粮食。
    正好刘备也在淄重队清点粮食,刘备看着木匠们背着几大袋子粮食走并未说什么,却把李孟羲留住了。
    “羲儿,我军如今已两万有余,若人再多,粮草或有不继,你看, 给匠人的赏粮,是不是……”刘备话说了一半,就适时停了,言下之意,就是让李孟羲暂时不要再拿粮食给木匠们了。
    木匠们本有口粮配额,饿不着,赏木匠们的粮食放木匠们手里一时也吃不完,等于物不尽其用。
    听刘备说军粮不够了,李孟羲是震惊的。
    随后,李孟羲就意识到,值此非常之时,的确应该把粮食用在关键之处。
    可是,给木工们粮食是为了激赏,粮食要不给,木工们应当能体谅到军中难处,但,李孟羲觉得稍有不妥。
    人无信不立,李孟羲亲自定下的激赏法,又亲手废弃,折损信誉。
    (不能不给,又不能全给……)李孟羲皱眉思索着,他忽然瞪大了眼睛,(有了!)
    早前完善激赏法时曾考虑过,激赏重的是时效,也就是说,谁达到奖赏条件,应立刻奖赏。若不如此,累积到一年,一年统一核算一次,则就是发例行工资了,不是激赏了。
    匠人们谁想了个好主意,立刻赏其粮食,那么此匠人接下来数天的干劲和创造力都是十足的。
    要是匠人想了个好主意,说不错,记下了,一年后再赏粮食,匠人面无表情,奥了一声就走了。并没有什么激赏效果。
    所以,激赏法不能费,且不能用拖延法,还是应该重时效。
    李孟羲想到了既留激赏时效,又延期支付,两下结合的折中法。
    具体方法是,匠人们谁再想出了好方法,假如这个方法值五十斤粮食,那就赏这个匠人一斤粮食,同时,发给其四十九斤粮食的支票。
    如此,匠人们时不时还能拿到粮食,时不时可饱餐一顿,则激赏依然有效,匠人们拿到粮食的时候,接下来会干劲激昂一段时间。
    同理,如果一个木匠提出的方法值两百斤粮食,依然只赏其一斤粮食,剩下一百九十九斤粮,用支票支付。
    支出一斤粮食并不多,不会影响军粮储备。
    李孟羲片刻的思索,就把问题解决了。
    李孟羲把想法告知于刘备,刘备笑了,“如此甚好。”
    接下来,就要解决支票的问题,李孟羲首先想到的是,随便撕块布,然后需要给木匠多少斤粮食,就在布上写多少斤粮食。
    但随后又一深想,这么做,有疏漏。
    赏出去多少粮食,李孟羲都没记录在案,心里也没有数,再加上每天事情那么多,根本记不清到底谁谁谁提过了什么什么方法,赏了多少多少粮。
    万一有奸滑的人偷摸弄块麻布,也写多少斤粮食,拿来混水摸鱼。
    损失点粮食不算什么,但万一此偷奸耍滑作法带坏了匠营的风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匠营是什么?匠营现在几乎就是个研究氛围技术氛围浓厚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匠人们无不都在琢磨着改进技术,好以此来得赏粮。
    但凡谁,什么脑筋都没动,随便造假一下,就得了大量粮食,旁人一看,就觉得自己傻乎乎的脑筋脑汁有点愚蠢,也就有样学样,把用在思考技术的精力,往偷奸耍滑上用了。干城,于是毁于一蚁穴。
    麻布不行,麻布太容易找了,木匠们随手能找到麻布。
    应该用稀少的布料制作支票,比如丝绸。
    丝绸总不至于满营都是吧。
    然而李孟羲又一想,丝绸还真的都满营都是。
    刘玄德视钱财如粪土,关羽亦然,张飞亦然,李孟羲亦然,军中缴获的丝绸不少,李孟羲又发现缎子纹理密实,作为绷带用布比粗麻好多了,于是缎料被各种裁成绷带,亦或者给妇孺营哪个衣不蔽体的小孩子扯一些丝绸做衣服去了。
    以至于,军中现在流散的丝绸到处都是。
    匠人们难以找到丝绸,但不至于一点也找不到。
    丝绸也不一定完全稳妥。
    再往复杂了考虑,可以找来几匹颜色不同的丝绸,然后缝出一种多材质的布料。
    这样一块色彩斑斓,集合了众多华贵布料的布块,应该没有人能收集齐了。
    说干就干,李孟羲去翻布料去了,他专挑看着华贵颜色稀少的挑,最后,挑得不同颜色的丝绸五匹。
    拿着丝绸去妇孺营,找到绣娘柳氏,略交代几句,柳氏就明白了要干什么。
    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绸,各剪出一长条,然后合缝成巴掌宽的一条,工作量不大,两刻钟时间,柳氏就缝出了手臂长的一条五色长带。
    有的用了,李孟羲去找来笔墨,略想了一下,决定仿照钱币面额来,十斤五斤,二十斤,一百斤的面额来写,这样用着方便。
    写下一块,李孟羲就拿剪刀剪下,就这样做了两个之后,李孟羲突然又意识到了不对。
    不应该只写一斤两斤的,应该按存折那样,用异体字,壹贰叁,这样的字体。
    因为,【一】容易被篡改,随便添一横,就成二了,再添一竖,就成十了。
    木匠们手中有墨盒,手里有墨很方便篡改,万一真有人篡改,难以发现。
    所以,应该用异体字。
    当天黑的时候,李孟羲制作了一大堆各种面额的布块,然后,李孟羲去木匠营召集众人,言语了一番,木匠们放下手头的活各自散去。
    不一会儿,鲁犁拿来大秤,和抬秤的杠子,木匠们背着大包小包的粮食来了。
    这边称粮食,称得多少斤,李孟羲就拿多少斤的票给那个木匠。
    木匠们接过票,发现票五颜六色的很好看,票上写着字,字体很复杂,木匠们认不得。
    心中虽有疑惑,木匠们却不怀疑日后粮食能不能兑现,李孟羲的信誉还是有的。
    最终,李孟羲从木匠营那里把木匠们手中囤积的粮食全换走了。
    一统计,竟然收得两千九百多斤粮食,数量很惊人。
    由此可以看出,匠营是多么蓬勃发展,到底有多少木匠想出了改进生产的方法,木匠们又生产了多少板车,才能得到这么多赏粮。
    收完了粮,李孟羲去找刘备,说从匠营收了快三千斤粮食,刘备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李孟羲办事能力实在是强。
    按刘备所想,日后不给匠营那么多粮食就成了,没想到,李孟羲不仅改了激赏之策,还顺便把匠营的存粮都给收走了。
    李孟羲说起了票制,刘备极感兴趣。
    末了,刘备从李孟羲这里要了一些五色布,也准备用票代替实物来奖赏众将士。
    近来多有征战,屡屡有立功士卒需要赏赐,可军中现下物资匮乏,酒肉实在不多,战后犒赏有功之士的时候,就一点点肉,刘备都觉得拿不出手。
    现在李孟羲提了以票代赏,刘备突然就有了灵感。
    犒赏之时,肉虽不多,但可以以票据的形式把十斤百斤的肉赏赐下去,日后可凭据兑换。
    等于是,拿日后的钱粮肉食,重赏现在的有功之士,能使激赏之效大为增强。
    没有票据法的时候,刘备犒赏众士之时,看着有功之士碗里只有一小块肉,刘备还得好生劝慰一番,干巴巴的说,现在军中无酒少肉,苦了众兄弟了,待日后,必让大伙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说的刘备都难以启齿了。
    有了票据之法,妥当了,再犒赏有功之士,发其十斤百斤肉票,岂不大气?赏赐岂不丰厚?众士岂不昂扬?
    票据,李孟羲称之为军票,自这一日之后,开始在军中广泛应用。
    在后来,军票制度发挥了更大的用处。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魔法]鸿蒙霸体诀
  2. [都市言情]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3. [武侠修真]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都市言情]华娱从男模开始
  5. [都市言情]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都市言情]重燃青葱时代
  7. [历史军事]骗了康熙
  8. [玄幻魔法]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9. [都市言情]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0. [都市言情]讨逆
  11. [武侠修真]神话之后
  12. [都市言情]盖世神医
  13. [玄幻魔法]荒古武神
  14. [科幻灵异]异度旅社
  15. [科幻灵异]诸天从婴开始
  16. [都市言情]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17. [玄幻魔法]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8. [历史军事]谍影:命令与征服
  19. [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20. [综合其他]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21. [科幻灵异]天倾之后
  22. [玄幻魔法]猎妖高校
  23. [综合其他]割鹿记
  24. [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