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刚过响午,怎么就不早了?
再说李家村进城不过几里地,快走都不过半个时辰,自己是瞧着李家二兄弟身上有伤,这才坐牛车的。
周月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变脸比翻书还快,牛大爷不与周月做生意后,连是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牛大爷一屁股坐在自己的牛车上,牛绳捏在手里,生怕周月强行要进城,故意解开套在牛脖子上的缰绳,饶是周月强行要进城,赶走了大黄牛也没用。
周月:“牛大爷,这可不才响午呢,哪有送上门的生意不做的理。”
虽是时候还早,送上门的生意一定要做,可周月送上门的生意可得犹豫。
“虽是这般说,我今日夜里有事,怕是下午赶去镇上,晚上来不及回来哦。”
便有,你现在会赶着牛车坐在村口?周月见牛大爷说谎不带草稿的,还是低声好言道:“若是平日里,我走着去镇上都行,可牛大爷你看我这弟妹,他们身上都还有着伤呢,我是要带着他们进城寻大夫的。”
牛大爷听闻是李家的孩子受了伤,仔细的瞧了那几个孩子几眼,也没有瞧见李家孩子身上有新伤,难道是前二日的摔伤?
前二日李济是真的摔的重,牛大爷瞧见李济瘸着脚,满身是血回来。可这都过去二日了,周月也会想起来觉得良心不安,要带着孩子去镇上寻大夫?
她周月是这么好的人吗?
全李家村和周家村都知道她周月是个心肠毒的,若是把孩子送到镇上人牙子那还差不多。
牛大爷神情愈发严肃,脸上对周月的嫌弃愈发明显。周月见一直对自己和蔼的牛大爷露出这般神情惊讶不已,这实在是与原主对牛大爷的印象偏差太大了。
亦或者是原主从一开始,就只能瞧见她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李沅看着周月,似乎觉得周月一觉醒来怎么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了。“牛大爷,大嫂真的是要带我们兄妹,去镇上寻大夫的。”
牛大爷不仅不听李沅的,还要说服李沅,“李家的孩子啊,这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你们要小心谨慎啊,不能被别人一点点的好就收卖了。”
遭了偏见,周月脸色一僵,只可惜整个李家村只有牛大爷一辆牛车,临近的村子虽然有牛车,但是需要走下坡路,对于受伤的李济和瞎眼的李沅来说,实在不是个好选择。
周月耐着性子最后说了一句:“我这包裹里是些买来,还未曾用过的胭脂和新衣,想来之庭也不在意我是否穿戴这些,我便想将这些东西从商铺里退掉,给李家三兄妹瞧瞧伤。”
要退掉买的货,给兄妹三人看病?
周月说的实在是诚恳,牛大爷还是不为所动,下定了决心今日是不会送周月进城的。周月叹了口气,心中暗暗的咒骂了一句原主给自己出了口气。
李济不知晓为何牛大爷,对他们一家人如此不满,一时躲在周月的身后,不知道怎么开口。李汐则冷着一张脸,不知道在想什么。
周月本也未曾打算让他们兄妹替自己开口说话,反倒是抱着的李家小弟,察觉到牛大爷不待见周月,对着牛大爷挥了好几次软拳才作罢。
周月有些失落的心,因为李家的小弟暖了不少。
周遭围着的人,三三二二多了起来,似乎周月不受人待见这个事,虽常见,还是要落井下石才爽快。
耳边根本不加掩饰的评论,愈发多了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乎所有人都笃定了周月是要诓骗李家几个孩子去卖的。
周月一咬牙,觉得闲言碎语管不住的,还不如直接上手,真当周月打算强行租赁牛大爷的牛车的时候,李沅又道:“叔伯们可是误会了,嫂子是带着我们进城寻大夫的,阿济身上总不见好,嫂子怕阿济恶化,留下疤痕,想着便去寻寻大夫。”
几个扛着锄头的叔伯不大同意李沅的说法,“男孩子身上有些伤也是打得糙,好养活,怎么能像个城里姑娘一样娇滴滴的?”
“寻村头的毛赤脚拿几幅草药贴着便可以了。”
好几个人应和着,甚至还叫着李济别奔波了,李济年纪小性子弱耳根子又软,听得几个叔伯大哥这么一说,还真就觉得落个疤痕也是可以的。
牛大爷:“是啊李济,男孩子日后必是要下地的,哪个庄稼汉身上白净的,有个伤疤也不碍事。”
李济:“嫂子……”
“胡说些什么呢。”周月拎着嗓门,以李家村围观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大声叫喊道:“你们生得黑丑便要我家三弟身上脸上也留疤了?你也不看看我家三弟这才多大的年纪,落个疤就好看了?”
“我家李济可是要中举的,是你们这些庄稼汉比得的?”周月说要送李济去科举,李济脸上一红,他不比二个哥哥从小就有父亲启蒙,学什么东西也快,他不擅长于读书,是李家孩子里成绩最差的。
李家村的人一想李济是李家的孩子,读书也是无可厚非,可李家这家室,可供养不起一个读书人。
牛大爷:“你这妇人,我们是为了你家李家着想,你们李家哪有这个银两……”
周月手拍了拍怀里的李家小弟弟,安抚着小孩,想着等会自己骂人的时候,别吓坏了小弟的好。
“你们可是娶过城里的女人?怎么知晓她们就娇滴滴的?我家虽穷,夫君在镇上做工,莫不是你们比我夫君挣得多了?三二偏见,偏生还要带坏我家李济,你可知晓李济才九岁,身上落了疤痕可是一辈子的事。”
“若是你觉得这疤痕事小,我也给你拿块烙铁烙上几个疤,看你们婆娘嫌不嫌弃你们,若是不喜欢白嫩的,你们扛着锄头每日的往杏花树下跑干什么。”
李家村往西有一个独户,是死了夫婿的寡妇,外迁出了村子,住在山脚与溪涧间,院子里有一颗杏花树。那杏花树门口有条小路可以去李家村的庄稼地,却不是必经的,甚至还有些绕路。